航空运输延误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立法规制状况 | 第11-12页 |
1.3.2 学理解释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航空运输延误概念界定 | 第15-23页 |
2.1 法律规定 | 第15-19页 |
2.1.1 国际航空公约及国际航协规定 | 第15-16页 |
2.1.2 欧盟及美国法律规定 | 第16-17页 |
2.1.3 我国规定 | 第17-19页 |
2.2 学理解释 | 第19-23页 |
2.2.1“约定时间说” | 第19页 |
2.2.2“约定时间”与“合理时间”相结合说 | 第19-20页 |
2.2.3“分类标准说” | 第20-23页 |
第三章 航空运输延误的判断依据 | 第23-25页 |
3.1 航空运输延误的定性 | 第23页 |
3.2 航空旅客运输延误的判断依据 | 第23-24页 |
3.3 托运行李与货物航空运输延误的判断依据 | 第24-25页 |
第四章 航空运输延误中的责任承担 | 第25-37页 |
4.1 承运人责任 | 第25-35页 |
4.1.1 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 第25页 |
4.1.2 合理延误原因 | 第25-27页 |
4.1.3 合理延误承运人的责任 | 第27-29页 |
4.1.4 不合理延误原因 | 第29-30页 |
4.1.5 不合理延误承运人责任 | 第30-34页 |
4.1.6 承运人行政责任 | 第34-35页 |
4.2 其他方责任 | 第35-37页 |
4.2.1 机场管理机构责任 | 第35-36页 |
4.2.2 空管部门及其他服务保障单位责任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航空运输延误治理 | 第37-44页 |
5.1 界定航空运输延误概念 | 第37页 |
5.2 明晰预防航空运输延误举措 | 第37-39页 |
5.2.1 优化空域管理 | 第38页 |
5.2.2 提升机场容量和需求管理 | 第38-39页 |
5.2.3 加强航空公司管理 | 第39页 |
5.3 增加事后的补救渠道 | 第39-41页 |
5.3.1 立法明确责任 | 第39-40页 |
5.3.2 建立速裁机制 | 第40-41页 |
5.3.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第41页 |
5.4 保障消费者维权渠道 | 第41-44页 |
5.4.1 购买航空运输延误险 | 第41-42页 |
5.4.2 寻求消协或其他第三方协助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