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纳米技术在蓝藻治理中的应用 | 第12-17页 |
1.2.1 蓝藻水华的现状、成因以及危害 | 第12页 |
1.2.2 蓝藻治理方法技术 | 第12-14页 |
1.2.3 新型纳米技术在除藻方面的应用 | 第14-17页 |
1.3 肿瘤光热治疗 | 第17-20页 |
1.3.1 治疗方法 | 第17页 |
1.3.2 光热治疗光源的选择 | 第17-18页 |
1.3.3 光热治疗试剂的选择 | 第18-20页 |
1.4 肿瘤成像技术 | 第20-25页 |
1.4.1 现代成像技术 | 第21页 |
1.4.2 磁共振成像技术 | 第21-23页 |
1.4.3 光声成像技术 | 第23-25页 |
1.5 复合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1.5.1 CuS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 | 第25-27页 |
1.5.2 三元素多功能纳米材料 | 第27-28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40页 |
第二章 Cu_5FeS_4-PEG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54页 |
2.1 前言 | 第40-41页 |
2.2 材料方法 | 第41-44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42-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2.3.1 Cu_5FeS_4的表征 | 第44-47页 |
2.3.2 Cu_5FeS_4的光热性能探究 | 第47-49页 |
2.3.3 Cu_5FeS_4-PEG的磁共振成像效果探究 | 第49-50页 |
2.3.4 Cu_5FeS_4-PEG的光声成像效果探究 | 第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三章 Cu_5FeS_4-PEG用于蓝藻细胞光热杀伤效果的研究 | 第54-60页 |
3.1 前言 | 第54页 |
3.2 材料方法 | 第54-55页 |
3.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3.3.1 实验蓝藻的形态观察 | 第55-56页 |
3.3.2 Cu_5FeS_4-PEG纳米颗粒对蓝藻细胞的光热杀灭效果探究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四章 Cu_5FeS_4-PEG用于体外光热治疗的研究 | 第60-69页 |
4.1 前言 | 第60页 |
4.2 材料方法 | 第60-63页 |
4.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60-61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61-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4.3.1 Cu_5FeS_4-PEG入胞实验 | 第63-64页 |
4.3.2 Cu_5FeS_4-PEG的细胞毒性效果 | 第64页 |
4.3.3 Cu_5FeS_4-PEG的溶血效果 | 第64-65页 |
4.3.4 Cu_5FeS_4-PEG对肿瘤细胞的光热杀伤效果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基于Cu_5FeS_4-PEG纳米颗粒的成像指导下的体内光热治疗研究 | 第69-82页 |
5.1 前言 | 第69-70页 |
5.2 材料方法 | 第70-72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70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70-7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2-78页 |
5.3.1 Cu_5FeS_4-PEG的体内生物行为 | 第72-73页 |
5.3.2 Cu_5FeS_4-PEG的体内磁共振成像 | 第73-74页 |
5.3.3 Cu_5FeS_4-PEG的体内光声成像 | 第74页 |
5.3.4 Cu_5FeS_4-PEG的体内光热效果 | 第74-76页 |
5.3.5 Cu_5FeS_4-PEG的体内光热治疗 | 第76-77页 |
5.3.6 Cu_5FeS_4的长期毒性探究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