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教学机、学习机论文

基于组播的E-Learning远程教学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21页
    1.1 E-LEARNING第12-14页
        1.1.1 E-Learning 简介第12-13页
        1.1.2 E-Learning 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3页
        1.1.3 E-Learning 优势第13-14页
    1.2 网络安全问题分析第14-17页
        1.2.1 Internet 的主要威胁第15页
        1.2.2 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第15-16页
        1.2.3 网络安全防范主要考虑的安全对象和安全机制第16-17页
    1.3 远程教育安全问题第17-19页
        1.3.1 客观存在的远程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第17-18页
        1.3.2 主观存在的远程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第18-19页
    1.4 常见的校园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第19页
        1.4.1 基本防护体系(包过滤防火墙+NAT+计费)第19页
        1.4.2 标准防护体系(包过滤防火墙+NAT+计费+代理+VPN)第19页
        1.4.3 强化防护体系(包过滤+NAT+计费+代理+VPN+网络安全检测+监控)第19页
    1.5 总结第19-21页
第二章 组播第21-36页
    2.1 组播第21-30页
        2.1.1 组播网络的体系结构第21-26页
        2.1.2 组播转发第26-27页
        2.1.3 组播协议第27-30页
    2.2 IP 组播技术的应用第30-31页
        2.2.1 点对多点应用第30页
        2.2.2 多点对点的应用第30页
        2.2.3 多点对多点的应用第30-31页
    2.3 IP 组播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第31-34页
        2.3.1 网络的异构性导致组播的复杂性第31页
        2.3.2 组播的安全问题根源第31-32页
        2.3.3 组播通信的安全性第32-34页
    2.4 如何构建支持组播协议的校园网第34-35页
    2.5 总结第35-36页
第三章 E-LEARNING 远程教育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第36-52页
    3.1 密钥管理第36-39页
        3.1.1 密钥管理安全性分析及设计原则第36-38页
        3.1.2 安全可靠的组播密钥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第38-39页
    3.2 数字指纹技术第39-49页
        3.2.1 数字版权问题第39-40页
        3.2.2 数字指纹的功能、特征及分类第40-41页
        3.2.3 数字指纹的模型及实现第41-43页
        3.2.4 数字指纹的攻击及编码分析第43-47页
        3.2.5 数字指纹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第47-48页
        3.2.6 研究方向第48-49页
    3.3 数据源认证第49-51页
        3.3.1 数据源认证的主要问题第49页
        3.3.2 IP 组播源认证的应用需求及设计原则第49-50页
        3.3.3 不可否认数据源认证第50-51页
    3.4 总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系统框图第52-63页
    4.1 系统用户需求分析第52-55页
        4.1.1 用户需求第52页
        4.1.2 模块设计第52-54页
        4.1.3 管理员帐号管理第54-55页
    4.2 主要设计思想第55页
    4.3 功能需求第55-56页
    4.4 数据流程图第56-57页
    4.5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57-62页
        4.5.1 系统总框图第57页
        4.5.2 资源库第57-58页
        4.5.3 资源库管理系统第58页
        4.5.4 教学系统第58-60页
        4.5.5 组播系统第60-61页
        4.5.6 专业教学点第61页
        4.5.7 专业学习点第61-62页
        4.5.8 自由学员第62页
    4.6 总结第62-63页
第五章 E-LEARNING 远程教育安全管理模型第63-84页
    5.1 解决方案第63-68页
        5.1.1 当前情况分析第63-64页
        5.1.2 解决方案第64-68页
    5.2 组播技术实现第68-69页
        5.2.1 组播地址的获取第68-69页
        5.2.2 网络环境对组播的支持第69页
        5.2.3 组播选路第69页
    5.3 组播安全第69-82页
        5.3.1 组密钥管理第69-75页
        5.3.2 数字版权管理第75-78页
        5.3.3 组播源认证第78-82页
    5.4 总结第82-84页
总结第84-85页
    6.1 主要结论第84页
    6.2 研究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化液晶工厂洁净空调监控系统的建立
下一篇:基于Web 2.0的企业社会计算平台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