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序言 | 第11-23页 |
1.1 棉纤维概述 | 第11-16页 |
1.1.1 棉纤维的微观结构 | 第11-13页 |
1.1.2 棉纤维的改性研究 | 第13-16页 |
1.2 氧化纤维素概述 | 第16-18页 |
1.2.1 氧化纤维素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2 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及其氧化体系 | 第16-18页 |
1.3 棉纤维的预处理技术 | 第18-20页 |
1.3.1 物理方法 | 第18-19页 |
1.3.2 化学方法 | 第19-20页 |
1.3.3 生物技术 | 第20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高碘酸钠对棉纤维(织物)的选择性氧化研究 | 第23-43页 |
2.1 前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2.2 材料制备 | 第23-24页 |
2.2.3 结构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24-26页 |
2.3 经高碘酸钠氧化的棉纤维结构与性能 | 第26-38页 |
2.3.1 高碘酸钠处理棉纤维后的醛基含量和失重率 | 第26-29页 |
2.3.2 氧化棉纱线与相应氧化棉单纤的关系 | 第29-31页 |
2.3.3 棉纤维氧化工艺的正交优化试验 | 第31-33页 |
2.3.4 氧化棉纤维的微观形态及聚集态结构 | 第33-38页 |
2.4 高碘酸钠氧化棉织物的研究 | 第38-42页 |
2.4.1 不同氧化剂浓度 | 第38-39页 |
2.4.2 不同氧化温度 | 第39-41页 |
2.4.3 不同氧化时间 | 第41-42页 |
2.5 结论 | 第42-43页 |
第3章 氢氧化钠预处理对棉纤维(织物)选择性氧化的影响 | 第43-73页 |
3.1 前言 | 第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3.2.2 样品制备 | 第44页 |
3.2.3 结构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3.3 棉纤维的碱预处理 | 第45-53页 |
3.3.1 碱预处理棉纤维聚集态结构分析 | 第45-50页 |
3.3.2 不同浓度碱液处理条件下棉纤维的性能 | 第50-51页 |
3.3.3 不同碱预处理时间条件下棉纤维的性能 | 第51-52页 |
3.3.4 碱预处理对棉纤维可及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 碱预处理对棉纤维选择性氧化的影响 | 第53-63页 |
3.4.1 不同条件下棉纤维的微观形态 | 第53-54页 |
3.4.2 不同预处理和氧化条件下棉纤维的聚集态结构 | 第54-58页 |
3.4.3 碱预处理对氧化棉纤维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4 碱预处理对氧化棉纱线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3.4.5 不同氧化条件下二醛碱化棉纤维DBCF和二醛棉纤维DCF的性能 | 第60-63页 |
3.5 棉织物的碱预处理 | 第63-66页 |
3.5.1 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条件下 | 第63-65页 |
3.5.2 不同预处理时间条件下 | 第65-66页 |
3.6 碱预处理和选择性氧化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66-71页 |
3.6.1 不同浓度碱液对氧化棉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3.6.2 不同时间碱预处理对氧化棉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3.6.3 不同氧化剂浓度对二醛碱化棉织物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3.6.4 二醛碱化棉织物和二醛棉织物性能的比较 | 第70-71页 |
3.7 结论 | 第71-73页 |
第4章 丝胶蛋白对氧化棉纤维(织物)的改性研究 | 第73-109页 |
4.1 引言 | 第73-7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6-78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4.2.2 丝胶蛋白的涂覆处理 | 第76页 |
4.2.3 结构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76-78页 |
4.3 丝胶蛋白棉纤维的制备原理 | 第78页 |
4.4 丝胶蛋白溶液处理棉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 第78-96页 |
4.4.1 丝胶蛋白溶液处理氧化棉纤维的工艺探讨 | 第78-83页 |
4.4.2 碱预处理浓度和氧化剂浓度对丝胶蛋白棉纤维的影响 | 第83-85页 |
4.4.3 氧化棉纤维的醛基含量与丝胶处理后的增重率关系 | 第85页 |
4.4.4 丝胶处理棉纤维的微观形态分析 | 第85-87页 |
4.4.5 丝胶处理棉纤维的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87-89页 |
4.4.6 丝胶处理棉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89-90页 |
4.4.7 丝胶处理棉纤维的热分析 | 第90-91页 |
4.4.8 丝胶处理棉纤维的XPS 分析 | 第91-95页 |
4.4.9 丝胶处理棉纤维的荧光性分析 | 第95-96页 |
4.5 丝胶蛋白溶液处理棉织物的性能 | 第96-107页 |
4.5.1 丝胶蛋白溶液处理氧化棉织物的工艺探讨 | 第96-98页 |
4.5.2 不同氧化程度棉织物经丝胶溶液处理后的性能 | 第98-99页 |
4.5.3 棉织物的抗皱性能测试 | 第99-101页 |
4.5.4 棉织物的吸水性能测试 | 第101-102页 |
4.5.5 棉织物的风格测试 | 第102-105页 |
4.5.6 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 | 第105-107页 |
4.5.7 丝胶蛋白棉织物的耐热水洗涤性测试 | 第107页 |
4.6 结论 | 第107-109页 |
第5章 羊毛角蛋白的制备及对氧化棉纤维(织物)的改性研究 | 第109-140页 |
5.1 引言 | 第109-112页 |
5.1.1 羊毛角蛋白再生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109-110页 |
5.1.2 羊毛角蛋白溶液的制备方法 | 第110-11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2-114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112页 |
5.2.2 羊毛角蛋白的制备 | 第112-113页 |
5.2.3 羊毛角蛋白的涂覆处理 | 第113页 |
5.2.4 结构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113-114页 |
5.3 羊毛角蛋白的制备与表征 | 第114-119页 |
5.3.1 羊毛角蛋白的制备工艺探讨 | 第114-116页 |
5.3.2 羊毛提取物的结构表征 | 第116-119页 |
5.4 角蛋白溶液处理棉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 第119-129页 |
5.4.1 角蛋白溶液处理氧化棉纤维的工艺探讨 | 第119-124页 |
5.4.2 氧化剂浓度对羊毛角蛋白棉纤维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5.4.3 碱预处理浓度对羊毛角蛋白棉纤维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5.4.4 角蛋白处理前后的棉纤维结构表征 | 第126-129页 |
5.5 角蛋白溶液处理棉织物的性能 | 第129-139页 |
5.5.1 角蛋白溶液处理氧化棉织物的工艺探讨 | 第129-132页 |
5.5.2 不同氧化程度棉织物经角蛋白溶液处理后的增重率 | 第132-133页 |
5.5.3 棉织物的抗皱性能测试 | 第133页 |
5.5.4 棉织物的吸水性能测试 | 第133-134页 |
5.5.5 棉织物的风格测试 | 第134-137页 |
5.5.6 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 | 第137-138页 |
5.5.7 羊毛角蛋白棉织物的耐洗牢度测试 | 第138-139页 |
5.6 结论 | 第139-1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详细摘要 | 第15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