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官员问责制与责任政府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建设责任政府是行政改革的根本目标第12-24页
    一、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第12-15页
        (一) 责任与政府责任第12-14页
        (二) 责任政府的涵义和特点第14-15页
    二、责任政府的责任体系第15-18页
        (一) 政治责任第15-16页
        (二) 行政责任第16页
        (三) 法律责任第16-17页
        (四) 道德责任第17-18页
    三、判断责任政府的标准第18-20页
        (一) 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第18页
        (二) 必须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第18-19页
        (三) 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第19-20页
    四、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意义第20-24页
        (一) 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第20-21页
        (二) 有利于我国政府转变行政理念、推动行政改革第21-22页
        (三) 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第22页
        (四) 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第22-24页
第二部分 官员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有效制度保障第24-30页
    一、突发事件引发了我国的官员问责制问题第24-25页
        (一) 官员问责制提出的背景第24-25页
        (二) 官员问责制的内涵第25页
    二、推行官员问责制对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意义第25-30页
        (一) 有利于不断完善政府的责任监督制度第26页
        (二) 有利于抑制政府官员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促进依法行政第26-27页
        (三) 有利于整顿吏治,提高官员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第27页
        (四) 有利于政府转变观念,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第27-28页
        (五) 有利于提高政府信用第28-30页
第三部分 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可行性分析第30-39页
    一、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与香港地区高官问责制的借鉴与启示第30-35页
        (一) 西方国家的问责制:渊源与现状第30-32页
        (二) 香港高官问责制:背景、内容及成效第32-35页
        (三) 借鉴与启示第35页
    二、我国推行官员问责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一) 从问责主体来看,同体问责较多,异体问责较少第35-36页
        (二) 问责追究对象和问责范围模糊第36页
        (三) 问责程序不规范第36-37页
    三、我国推行官员问责制的有利条件分析第37-39页
        (一) 政治、行政制度与官员问责制第37页
        (二) 法律法规与官员问责制第37-39页
第四部分 完善责任政府的官员问责制的对策第39-47页
    一、明确问责主体,强化异体问责第39-40页
        (一) 坚持并完善同体问责第39页
        (二) 强化异体问责第39-40页
    二、完善问责标准并规范问责程序第40-43页
        (一) 明确问责范围第40-41页
        (二) 明确责任对象第41-42页
        (三) 规范问责程序第42-43页
    三、完善行政生态环境第43-44页
        (一) 确保政务信息公开,保障媒体的舆论监督第43页
        (二) 重视行政文化的作用第43-44页
        (三) 培育独立的公民社会第44页
    四、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填补体制漏洞第44-47页
        (一)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第45页
        (二) 完善引咎辞职制度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4-5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的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实现
下一篇:基于CT图像处理与快速成型技术的义耳制作工艺与配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