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机器人嵌入式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微小型机器人概况 | 第10-11页 |
| ·微小型机器人的类别及特点 | 第11-12页 |
| ·国内外控制器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控制器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 第13-14页 |
| ·控制软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 第14-17页 |
| ·本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课题来源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软件开发环境与技术 | 第20-26页 |
| ·开发平台选择 | 第20-23页 |
| ·开发工具选择 | 第23页 |
| ·数据传输方式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控制软件需求分析 | 第26-32页 |
| ·功能性需求 | 第26-31页 |
| ·控制软件的总体需求 | 第26-27页 |
| ·初始设定值 | 第27-28页 |
| ·运行控制 | 第28页 |
| ·智能功能 | 第28-29页 |
| ·传感器信息查询 | 第29页 |
| ·传感器信息图形显示 | 第29页 |
| ·加速度控制 | 第29-30页 |
| ·机器人的自我保护功能 | 第30页 |
| ·相关操作的信息显示 | 第30-31页 |
| ·非功能性需求 | 第31页 |
| ·软件界面设计 | 第31页 |
| ·软件的误操作预防机制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58页 |
| ·控制软件的总体架构 | 第32-35页 |
| ·控制软件在整个机器人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 第32-33页 |
| ·控制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33-35页 |
| ·串行端口通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42页 |
| ·Windows CE 下串行通讯的特点 | 第35页 |
| ·串行通讯的操作流程 | 第35-36页 |
| ·串行端口的打开和关闭 | 第36-37页 |
| ·读写串行端口 | 第37-38页 |
| ·配置串行端口 | 第38-39页 |
| ·多线程通信的实现 | 第39-40页 |
| ·线程间的同步 | 第40-42页 |
| ·网络通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49页 |
| ·网络传输的过程 | 第42-44页 |
| ·网络通讯模块的结构 | 第44-45页 |
| ·网络通讯的初始化 | 第45-46页 |
| ·建立连接并接收数据 | 第46-48页 |
| ·发送数据 | 第48-49页 |
| ·智能决策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7页 |
| ·向开阔地自主移动 | 第49-52页 |
| ·初级蔽障功能的实现 | 第52-53页 |
| ·高级蔽障功能的实现 | 第53-54页 |
| ·移动物体跟随功能的实现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控制软件的测试及运行效果分析 | 第58-65页 |
| ·软件测试所需的实验环境 | 第58-59页 |
| ·软件测试所需的硬件环境 | 第58-59页 |
| ·软件测试所需的软件环境 | 第59页 |
| ·控制软件的测试过程 | 第59-64页 |
| ·软件模拟器上测试 | 第59-61页 |
| ·硬件实验平台上测试 | 第61-62页 |
| ·机器人控制测试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 ·本论文研究总结 | 第65页 |
| ·前景展望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作者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