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致谢 | 第3-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4 小结 | 第13-14页 |
2 旅客引导标识系统分析 | 第14-21页 |
2.1 标识的概念和功能 | 第14-15页 |
2.1.1 引导标识的概念 | 第14页 |
2.1.2 引导标识的功能 | 第14-15页 |
2.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5-18页 |
2.2.1 国外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2.2.2 国内引导标识现状与不足 | 第16-18页 |
2.3 旅客引导标识的形式 | 第18-19页 |
2.4 旅客引导标识的特点 | 第19-20页 |
2.5 小结 | 第20-21页 |
3 新唐山站站房功能区域及旅客流线划分 | 第21-25页 |
3.1 新唐山站空间功能的划分 | 第21-22页 |
3.1.1 购票区域 | 第21页 |
3.1.2 旅客进站区域 | 第21-22页 |
3.1.3 候车检票区域 | 第22页 |
3.1.4 站台乘降区域 | 第22页 |
3.1.5 旅客出站区域 | 第22页 |
3.1.6 广场区域 | 第22页 |
3.2 新唐山站旅客流线分布 | 第22-24页 |
3.2.1 进站乘车流线 | 第23页 |
3.2.2 出站流线 | 第23页 |
3.2.3 换乘流线 | 第23-24页 |
3.3 旅客对引导标识的需求分析 | 第24页 |
3.4 小结 | 第24-25页 |
4 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系统设计方法 | 第25-29页 |
4.1 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25-26页 |
4.2 新唐山站引导标识系统设计的要素 | 第26-28页 |
4.2.1 内容-表达什么信息 | 第27页 |
4.2.2 样式-怎么传递信息 | 第27-28页 |
4.2.3 位置-在哪接受信息 | 第28页 |
4.3 小结 | 第28-29页 |
5 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系统设计方案 | 第29-50页 |
5.1 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的设计理念 | 第29-30页 |
5.2 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字体、颜色的设计 | 第30-32页 |
5.2.1 中英文字体应用 | 第30-31页 |
5.2.2 色彩的应用 | 第31页 |
5.2.3 图形符号的应用 | 第31-32页 |
5.3 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制作工艺及安装 | 第32-33页 |
5.3.1 标识制作工艺 | 第32-33页 |
5.3.2 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安装方式 | 第33页 |
5.4 新唐山站旅客引导标识信息内容 | 第33-49页 |
5.4.1 东站房一层引导标识信息内容 | 第34-35页 |
5.4.2 西站房一层 | 第35-39页 |
5.4.3 高架层 | 第39-42页 |
5.4.4 高架夹层 | 第42-43页 |
5.4.5 站台层 | 第43-45页 |
5.4.6 出站层 | 第45-47页 |
5.4.7 出站夹层 | 第47-49页 |
5.5 小结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本文的结论 | 第50页 |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50-51页 |
附录 1:旅客引导标识系统编码规则 | 第51-52页 |
附表 1:新唐山站引导标识系统设计明细 | 第52-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2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60页 |
附录3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 第60-61页 |
详细摘要 | 第6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