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11页 |
(一) 问题的背景—矿难频繁发生,危及矿工生命权、健康权 | 第7-9页 |
(二) 问题的提出—从结社自由的视角研究治理矿难的第三种路径 | 第9-11页 |
二、法律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有关矿工结社自由的法律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 第11-13页 |
(二) 有关工会的生产监督职能的法律规定 | 第13-14页 |
(三) 其他有关矿业生产安全的文献资料 | 第14页 |
三、论证的框架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矿工结社自由的基础理论 | 第15-24页 |
一、矿工结社自由的内涵、性质、历史 | 第15-20页 |
(一) 矿工结社自由的内涵 | 第15-18页 |
(二) 矿工结社自由的性质 | 第18-19页 |
(三) 矿工结社自由的历史 | 第19-20页 |
二、矿工结社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研究 | 第20-22页 |
(一) 矿工结社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 | 第20-21页 |
(二) 通过法治化路径,保障矿工结社自由有助于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 第21-22页 |
三、矿工结社自由的必要限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矿工行使结社自由的现状及分析 | 第24-36页 |
一、我国矿工行使结社自由的现状 | 第24-30页 |
(一) 矿工工会的职能行使缺乏独立性 | 第24页 |
(二) 矿工工会的人员组成结构存在缺陷 | 第24-25页 |
(三) 矿工工会的经济独立程度不高 | 第25-27页 |
(四) 矿工工会安全生产督促作用不足 | 第27-28页 |
(五) 矿工工会的集体谈判制度缺乏法律保障 | 第28-29页 |
(六) 矿工的结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 第29-30页 |
二、矿工行使结社自由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6页 |
(一) 矿工工会的行政管理角色削弱了结社维权职能 | 第31-32页 |
(二) 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导致《工会法》的执行难 | 第32-33页 |
(三) 外部环境不完善导致工会维权职能难以充分行使 | 第33页 |
(四) 维权手段的严重匮乏降低了矿工工会工作的有效性 | 第33-34页 |
(五) 基层矿工工会组建不力加剧了维权职能的弱势状态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从矿工结社自由的视角探讨解决矿难的对策 | 第36-43页 |
一、保障矿工的结社自由,解决矿难的总体路径 | 第36-37页 |
(一) 充分利用和发展现有的矿工工会 | 第36页 |
(二) 发展法治化路径下的矿工工会 | 第36-37页 |
二、通过矿工工会减少矿难的具体对策 | 第37-43页 |
(一) 加强人权观念的意识,通过矿工工会保障生命权、健康权 | 第37-39页 |
(二) 明确矿工工会的法律地位,理顺与党、政、企业、矿工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三) 推进矿工工会的组织建设,提高工会成员维权的能力素质 | 第40-41页 |
(四) 拓宽基层矿工工会经费来源,实现矿工工会的经济独立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