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视域内的我国政党监督
引言 | 第6-7页 |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视域 | 第7-18页 |
(一) 政治文明视角 | 第7-10页 |
(二) 社会主义视角 | 第10-13页 |
(三) 国别视角 | 第13-15页 |
(四) 三维视角的关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视域 | 第15-18页 |
二、政党、监督及政党监督 | 第18-25页 |
(一) 政党 | 第18-20页 |
(二) 监督 | 第20-23页 |
(三) 政党监督 | 第23-25页 |
三、政治文明视角内的我国政党监督 | 第25-29页 |
(一) 西方政治文明的透视及西方政党监督的分析 | 第25-26页 |
(二) 我国政党监督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规定性 | 第26-29页 |
四、社会主义视角内的我国政党监督 | 第29-34页 |
(一) 我国政党监督与人民民主 | 第29-30页 |
(二) 我国政党监督与统一战线 | 第30-31页 |
(三) 我国政党监督与社会主义 | 第31-34页 |
五、国别视角内的我国政党监督 | 第34-41页 |
(一) 我国政党监督的历史探索、建立和发展 | 第34-37页 |
(二) 我国政党监督的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三) 影响我国政党监督效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第39-41页 |
六、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党监督运行机制 | 第41-52页 |
(一) 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党监督运行机制的客观条件 | 第41-42页 |
(二) 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党监督运行机制的主观条件 | 第42-43页 |
(三) 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党监督运行机制的宏观思考 | 第43-45页 |
(四) 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党监督运行机制的法学探索 | 第45-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