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7页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页
    (四) 本文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般理论分析第17-28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功能第17-20页
        1. 价值与价值观第17-18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第18页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第18-20页
    (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和类型第20-22页
        1. 责任和责任感第20页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第20-21页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类型第21-22页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在契合第22-24页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第22-23页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指引方向第23页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精神动力第23页
        4.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3-24页
        5. 二者在实践中交叉融汇第24页
    (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意义第24-28页
        1. 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第24-25页
        2. 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25-26页
        3.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26页
        4. 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第26-28页
二、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8-37页
    (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1. 国家责任意识淡薄第28-29页
        2. 社会公共责任意识不足第29-30页
        3. 自我责任意识缺失第30-31页
    (二)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状况第31-32页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责任感培养形式化第32-33页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效性不强第33页
    (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7页
        1. 高校对责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34页
        2. 高校责任教育目标不明确第34-35页
        3. 高校责任教育内容单一第35页
        4. 高校责任教育方法陈旧第35-37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第37-50页
    (一)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37-41页
        1. 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第37-38页
        2. 切实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第38-39页
        3.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第39-41页
    (二) 以“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内容第41-43页
        1.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激发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第41-42页
        2. 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第42页
        3.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唤醒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第42-43页
    (三) 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43-50页
        1. 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第44-45页
        2. 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家、校、社联合教育模式第45-46页
        3.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第46-47页
        4. 坚持言教和身教相结合第47-48页
        5. 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第53-58页
后记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人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危害及对策
下一篇: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