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对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启示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民国时期国语教材的当代意义与影响 | 第10页 |
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缺失与出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有关民国时期国语教材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有关高中语文教材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开明国语课本》与高中语文教材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理论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个案研究法 | 第15页 |
二、访谈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开明国语课本》编排的优势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开明国语课本》的特殊价值 | 第16-17页 |
一、特殊的时代背景 | 第16页 |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 第16-17页 |
三、教育名家的力作 | 第17页 |
第二节 精美的插图 | 第17-19页 |
一、数量分配得当 | 第17-18页 |
二、插图分类有序 | 第18页 |
三、激发学习兴趣 | 第18页 |
四、辅助学习功能 | 第18-19页 |
五、培养审美素养 | 第19页 |
第三节 精当的选材 | 第19-20页 |
一、体裁广泛 | 第19-20页 |
二、题材广泛 | 第20页 |
第四节 强大的教化功能 | 第20-24页 |
一、爱国精神教育 | 第21-22页 |
二、劳动精神教育 | 第22页 |
三、文明习惯教育 | 第22页 |
四、突出人格教育 | 第22-23页 |
五、科学精神教育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开明国语课本》在当下流行原因探析 | 第24-28页 |
第一节“国学热”影响下的民国时期教材热 | 第24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材对儿童教育的启发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网络时代民国时期教材的传播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民国时期教材的当代价值 | 第26-28页 |
一、手写体备受欢迎 | 第26页 |
二、繁体字较受欢迎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开明国语课本》融入当下语文教育的可行性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多元化教育理念与多元化教材 | 第28-32页 |
一、物质水平提高要求教育不断提高 | 第28-29页 |
二、生活的多元化要求教材的多元化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当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多重困难 | 第32-36页 |
一、教材更新滞后 | 第33页 |
二、教材不接地气 | 第33-34页 |
三、教材缺乏形象化 | 第34页 |
四、教材受困于高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开明国语课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开明国语课本》与语文课程改革 | 第37-38页 |
一、确立“大语文”观念 | 第37页 |
二、突出教材的人文性 | 第37-38页 |
三、强调教材的德育功能 | 第38页 |
第二节 《开明国语课本》与语文教材建设 | 第38-42页 |
一、配置精美插图 | 第38-39页 |
二、丰富女性形象 | 第39页 |
三、普及常见繁体字 | 第39-40页 |
四、适时补充手写体 | 第40页 |
五、吸收声、光、电新技术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