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全文索引模型 | 第13-16页 |
1.2.2 数据压缩 | 第16-17页 |
1.2.3 文档标识符(docID)分配方案 | 第17-18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2 倒排索引的生成算法 | 第21-31页 |
2.1 倒排索引文档标识符(docID)分配算法 | 第22-25页 |
2.1.1 基于URL排序的标识符分配算法 | 第22-23页 |
2.1.2 基于交叉的标识符重分配算法 | 第23-25页 |
2.2 常见的Posting Lists压缩算法 | 第25-30页 |
2.2.1 Unary Code压缩算法 | 第25-26页 |
2.2.2 Variable Byte Code压缩算法 | 第26-27页 |
2.2.3 Simple-9压缩算法 | 第27-28页 |
2.2.4 PForDelta压缩算法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基于TermID序列排序的标识符重分配算法(SBDRA)的设计 | 第31-38页 |
3.1 算法预处理 | 第31-32页 |
3.2 正排表生成 | 第32-34页 |
3.3 排表排序 | 第34-36页 |
3.4 新标识符分配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TermID序列排序的标识符重分配算法(SBDRA)的实现 | 第38-43页 |
4.1 正排表生成 | 第38-39页 |
4.2 正排表排序 | 第39-41页 |
4.3 新标识符分配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64页 |
5.1 实验评价标准 | 第44-45页 |
5.1.1 倒排索引压缩实验评价标准 | 第44-45页 |
5.1.2 倒排索引的解压实验评价标准 | 第45页 |
5.2 实验数据集 | 第45-46页 |
5.3 实验环境和工具 | 第46页 |
5.4 URL、IBDA和SBDRA算法的压缩实验 | 第46-57页 |
5.4.1 URL+VByte的压缩实验 | 第47页 |
5.4.2 URL+Simple-9的压缩实验 | 第47-48页 |
5.4.3 URL+Simple-16的压缩实验 | 第48-49页 |
5.4.4 URL+New PFD的压缩实验 | 第49页 |
5.4.5 URL+Opt PFD的压缩实验 | 第49-50页 |
5.4.6 URL+PForDelta的压缩实验 | 第50页 |
5.4.7 IBDA+VByte的压缩实验 | 第50-51页 |
5.4.8 IBDA+Simple-9的压缩实验 | 第51页 |
5.4.9 IBDA+Simple-16的压缩实验 | 第51-52页 |
5.4.10 IBDA+New PFD的压缩实验 | 第52页 |
5.4.11 IBDA+Opt PFD的压缩实验 | 第52-53页 |
5.4.12 IBDA+PForDelta的压缩实验 | 第53页 |
5.4.13 SBDRA+VByte的压缩实验 | 第53页 |
5.4.14 SBDRA+Simple-9的压缩实验 | 第53-54页 |
5.4.15 SBDRA+Simple-16的压缩实验 | 第54-55页 |
5.4.16 SBDRA+New PFD的压缩实验 | 第55页 |
5.4.17 SBDRA+Opt PFD的压缩实验 | 第55-56页 |
5.4.18 SBDRA+PForDelta的压缩实验 | 第56-57页 |
5.5 URL、IBDA和SBDRA算法的压缩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4-6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