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缩写、符号清单 | 第11-14页 |
| 1 绪论 | 第14-22页 |
| 1.1 钛合金的特点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1.2 螺旋铣制孔技术的应用 | 第15-16页 |
| 1.3 针对切削力、切削温度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1.3.1 试验法 | 第16-17页 |
| 1.3.2 分析法 | 第17-18页 |
| 1.4 螺旋铣孔切削力、温度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5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9-20页 |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2 未变形切屑形态分析 | 第22-36页 |
| 2.1 专用螺旋铣刀具的介绍 | 第22-23页 |
| 2.2 未变形切屑模型的简化 | 第23-25页 |
| 2.3 未变形切屑几何模型 | 第25-31页 |
| 2.4 两种不同的切削截面 | 第31-35页 |
| 2.4.1 两种切削截面形态的判断 | 第31-32页 |
| 2.4.2 切削截面为四边形的情况 | 第32-34页 |
| 2.4.3 切削截面为三角形的情况 | 第34-3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3 切削力模型的建立 | 第36-47页 |
| 3.1 双刃斜角切削模型 | 第36-42页 |
| 3.1.1 剪切功率的计算 | 第36-39页 |
| 3.1.2 摩擦功率的计算 | 第39-41页 |
| 3.1.3 切削分力的计算 | 第41-42页 |
| 3.2 切削力的合成 | 第42-44页 |
| 3.3 切削力模型中重要参数的确定 | 第44-46页 |
| 3.3.1 剪切角φ的确定 | 第44-45页 |
| 3.3.2 剪切临界应力τs的确定 | 第45页 |
| 3.3.3 摩擦角β的确定 | 第45-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切屑温度场模型的建立及热力耦合计算 | 第47-63页 |
| 4.1 切屑中的温度场模型 | 第47-52页 |
| 4.1.1 切屑温度场模型的简化 | 第47-48页 |
| 4.1.2 长方体中的格林函数 | 第48-49页 |
| 4.1.3 热源的分布和运动 | 第49-52页 |
| 4.2 温度模型中重要参数的确定 | 第52-58页 |
| 4.2.1 热流分配系数 | 第52-54页 |
| 4.2.2 物性参量的确定 | 第54-55页 |
| 4.2.3 几何运动参量的确定 | 第55-58页 |
| 4.2.4 热流大小的确定 | 第58页 |
| 4.3 切屑模型中温度场的特点 | 第58-60页 |
| 4.4 热力耦合计算 | 第60-6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螺旋铣孔切削温度的测量及模型的验证 | 第63-87页 |
| 5.1 半人工热电偶法 | 第63-64页 |
| 5.1.1 测量原理 | 第63页 |
| 5.1.2 测量方案 | 第63-64页 |
| 5.2 测量系统 | 第64-66页 |
| 5.2.1 专用夹具 | 第64-65页 |
| 5.2.2 数据采集卡 | 第65页 |
| 5.2.3 放大电路 | 第65-66页 |
| 5.2.4 热电偶丝的选取 | 第66页 |
| 5.3 降噪处理 | 第66-71页 |
| 5.3.1 电磁噪音 | 第66-67页 |
| 5.3.2 电源噪音 | 第67-68页 |
| 5.3.3 “杂波”噪音 | 第68-71页 |
| 5.4 绝缘处理 | 第71-75页 |
| 5.4.1 工件材料与热电偶丝之间绝缘 | 第71-73页 |
| 5.4.2 工件材料与夹具之间绝缘 | 第73-74页 |
| 5.4.3 刀具与锥形柄之间绝缘 | 第74-75页 |
| 5.5 对非标准热电偶的标定 | 第75-77页 |
| 5.5.1 “热电偶标定”的概念 | 第75页 |
| 5.5.2 非标准热电偶标定方法 | 第75-76页 |
| 5.5.3 标定头的组成 | 第76-77页 |
| 5.5.4 标定结果 | 第77页 |
| 5.6 专用铣刀螺旋铣孔热力耦合模型的验证 | 第77-85页 |
| 5.6.1 实验设计 | 第77-81页 |
| 5.6.2 实验结果处理分析 | 第81-85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6 钛合金螺旋铣加工参数、刀具结构优化 | 第87-104页 |
| 6.1 钛合金螺旋铣孔正交试验 | 第87-97页 |
| 6.1.1 试验设计 | 第87-88页 |
| 6.1.2 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88-89页 |
| 6.1.3 加工参数与加工指标的关系 | 第89-93页 |
| 6.1.4 切削力、温度与质量、精度的关系 | 第93-97页 |
| 6.2 螺旋铣钛合金孔加工参数的优化 | 第97-99页 |
| 6.3 专用刀具几何参数的优化 | 第99-103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 7.1 结论 | 第104-105页 |
| 7.2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05-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 附录 | 第111-144页 |
| 1. B_1、C_1点和C_2点对应的展角位置的求解 | 第111-112页 |
| 2. D点坐标的求解 | 第112-114页 |
| 3. α_1和α_1’之间关系的确定 | 第114-116页 |
| 4. ∠BCH和∠BCA的求解 | 第116-117页 |
| 5. G、F、E坐标点的求解 | 第117-119页 |
| 6. 切削刃上的平均切削速度Vu的求解 | 第119-121页 |
| 7. 剪切功率的求解 | 第121-125页 |
| 7.1 当切削截面为四边形且G点位于AB上时 | 第121-124页 |
| 7.2 当切削横截面为三角形时 | 第124-125页 |
| 8. 前刀面摩擦功率的求解 | 第125-128页 |
| 8.1 当切削截面为四边形且G点位于AB上时 | 第125-127页 |
| 8.2 当切削截面为三角形时 | 第127-128页 |
| 9. 切屑传热模型中格林函数的求解 | 第128-131页 |
| 10. 切屑温度场中相关量的求解 | 第131-144页 |
| 10.1 切屑中剪切面热源形成的温度场 | 第131-136页 |
| 10.2 切屑中前刀面摩擦热源形成的温度场 | 第136-138页 |
| 10.3 剪切面热源产生的平均温升 | 第138-141页 |
| 10.4 前刀面热源产生的平均温升 | 第141-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