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寄生虫病论文

刺激隐核虫的分离鉴定及其幼虫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刺激隐核虫的分类地位第12页
    1.2 刺激隐核虫的生活史第12-13页
    1.3 刺激隐核虫的宿主范围及地理分布第13页
    1.4 刺激隐核虫的人工传代与培养第13-14页
    1.5 药物防治研究进展第14-15页
    1.6 免疫研究第15-17页
        1.6.1 非特异性免疫第15-16页
        1.6.2 特异性免疫第16页
        1.6.3 功能性蛋白研究第16-17页
    1.7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刺激隐核虫虫株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第18-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22页
        2.1.1 虫株来源第18页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18-19页
        2.1.3 刺激隐核虫采集与分离第19页
        2.1.4 刺激隐核虫ITS-1序列扩增与分析第19-21页
        2.1.5 HSP70部分序列的扩增与分析第21-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26页
        2.2.1 ITS-1序列PCR扩增第22页
        2.2.2 3株刺激隐核虫ITS-1序列分析第22-24页
        2.2.3 HSP70部分序列的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第24-26页
    2.3 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刺激隐核虫在褐牙鲆上的传代及其生活史观察第28-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3.1.1 试验动物与虫株第28页
        3.1.2 试验方法第28-3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3.2.1 刺激隐核虫的采集第30页
        3.2.3 刺激隐核虫在褐牙鲆上的传代及生活史各时期形态观察第30-32页
        3.2.3 低温冷藏对刺激隐核虫的影响第32-33页
        3.2.4 感染牙鲆血清对幼虫的抑动第33-34页
    3.4 讨论第34-38页
第四章 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8-54页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38-39页
        4.1.1 虫株第38页
        4.1.2 主要试剂第38页
        4.1.3 试验动物与细胞第38页
        4.1.4 主要仪器与耗材第38-39页
    4.2 方法第39-45页
        4.2.1 免疫抗原的制备第39页
        4.2.2 Balb/c小鼠的免疫第39-40页
        4.2.3 SP2/O细胞的复苏与培养第40页
        4.2.4 抗血清的制备第40页
        4.2.5 细胞的杂交融合第40-41页
        4.2.6 阳性克隆的筛选第41-42页
        4.2.7 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第42-43页
        4.2.8 单抗腹水的制备第43页
        4.2.9 单抗腹水效价的测定第43-44页
        4.2.10 单抗亚类的鉴定第44页
        4.2.11 单抗的抗原性分析第44-4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4.3.1 刺激隐核虫膜蛋白浓度的测定第45页
        4.3.2 刺激隐核虫幼虫膜蛋白的SDS-PAGE电泳第45-46页
        4.3.3 抗原包被浓度的确定和免疫鼠血清效价滴定第46-47页
        4.3.4 杂交融合与阳性筛选第47页
        4.3.5 单抗亚类的鉴定第47页
        4.3.6 单抗腹水的效价第47-48页
        4.3.7 Western-blotting分析抗原第48-49页
        4.3.8 免疫荧光分析抗原第49-51页
    4.4 讨论第51-54页
总结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材料创制
下一篇:东南烟区烟苗移栽机研究与样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