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创新点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煤炭产能过剩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2 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 | 第17-18页 |
2.3 产能过剩的评判依据 | 第18-19页 |
2.4 产能过剩的治理措施 | 第19-20页 |
2.5 文献述评 | 第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基本事实 | 第21-30页 |
3.1 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库存高位运行 | 第21-23页 |
3.2 煤炭全行业利润水平恶化 | 第23-24页 |
3.3 煤炭市场供求失衡 | 第24-28页 |
3.4 煤炭进口规模下降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我国煤炭产能过剩成因分析 | 第30-42页 |
4.1 经济周期理论和市场预期理论对煤炭产能过剩的解释 | 第30-34页 |
4.2 企业盲目追求“规模经济”造成煤炭产能过剩 | 第34-36页 |
4.3 产权问题与煤炭产能过剩 | 第36-38页 |
4.4 地方政府干预与煤炭产能过剩 | 第38-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我国煤炭产能过剩化解困境分析 | 第42-48页 |
5.1 基于煤炭企业自身视角的分析 | 第42-43页 |
5.1.1 经济性沉淀成本大 | 第42页 |
5.1.2 员工及股东的利益保障难度大 | 第42-43页 |
5.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分析 | 第43-45页 |
5.2.1 地方政府的消极抵触心理 | 第43-44页 |
5.2.2 来自企业债权人的阻力 | 第44-45页 |
5.3 基于保障机制视角的分析 | 第45-47页 |
5.3.1 过剩产能调节机制不完善 | 第45-46页 |
5.3.2 过剩产能化解约束机制弱 | 第46页 |
5.3.3 过剩产能化解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46页 |
5.3.4 过剩产能化解善后机制不完善 | 第46-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我国煤炭产能过剩化解路径选择分析 | 第48-54页 |
6.1 完全依靠“市场化”化解路径分析 | 第48-50页 |
6.1.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8页 |
6.1.2 模型变量定义 | 第48-49页 |
6.1.3 具体的博弈分析 | 第49-50页 |
6.1.4 模型求解及分析 | 第50页 |
6.2“政策引导市场化”化解路径的提出 | 第50-53页 |
6.2.1 路径提出的理论依据——市场失灵理论 | 第50-52页 |
6.2.2 我国煤炭产业市场失灵表现 | 第52-5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7章“政策引导市场化”化解路径的设计分析 | 第54-64页 |
7.1 明确化解对象,科学规划产能 | 第54-55页 |
7.2 过剩产能化解方式选择 | 第55-56页 |
7.2.1 先进煤炭产能的化解方式 | 第55-56页 |
7.2.2 落后煤炭产能的化解方式 | 第56页 |
7.3 过剩产能化解相关机制设计 | 第56-59页 |
7.3.1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56-57页 |
7.3.2 设立退出善后机制 | 第57页 |
7.3.3 强化约束机制 | 第57页 |
7.3.4 建立长效机制 | 第57-58页 |
7.3.5 建立产能交易机制 | 第58页 |
7.3.6 完善煤炭资源市场价格机制 | 第58-59页 |
7.4 产业政策引导手段设计 | 第59-60页 |
7.4.1 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手段间接引导 | 第59-60页 |
7.4.2 利用信息公开化进行引导 | 第60页 |
7.5 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生产要素的处理 | 第60-61页 |
7.5.1 制定职工安置配套办法 | 第60-61页 |
7.5.2 关于企业债务的处理 | 第61页 |
7.5.3 对化解过程中可以有效再利用资产的处置 | 第61页 |
7.6 煤炭过剩产能化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61-63页 |
7.6.1 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 第61-62页 |
7.6.2 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产能化解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 第62页 |
7.6.3 煤炭企业应谨慎对待新的投资行为 | 第62页 |
7.6.4 强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 第62-63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