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 第10-15页 |
1.2.1 比色法 | 第11-12页 |
1.2.2 荧光法 | 第12-13页 |
1.2.3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 | 第13页 |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第13-14页 |
1.2.5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 | 第14页 |
1.2.6 电化学法 | 第14-15页 |
1.3 化学修饰电极材料 | 第15-17页 |
1.3.1 无机纳米材料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2 有机纳米材料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3 生物材料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4 石墨烯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第17-20页 |
1.4.1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 | 第18页 |
1.4.2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光学生物传感器 | 第18-19页 |
1.4.3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2-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3.1 电极的预处理 | 第23页 |
2.3.2 工作电极的修饰 | 第23页 |
2.3.3 修饰电极的对比与选择 | 第23-24页 |
2.3.4 石墨烯/L-半胱氨酸/Bi膜电极的表征 | 第24页 |
2.3.5 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24页 |
2.3.6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 第24-25页 |
2.3.7 实际水样的检测 | 第25页 |
2.3.8 修饰电极稳定性、选择性、重复性研究 | 第25-26页 |
第3章 石墨烯/L-半胱氨酸/Bi膜玻碳电极检测Cd~(2+)、Pb~(2+) | 第26-39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石墨烯/L-半胱氨酸/Bi膜玻碳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26-29页 |
3.2.1 电极表面处理考察 | 第26-27页 |
3.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7页 |
3.2.3 修饰电极的表征 | 第27-29页 |
3.3 修饰电极的对比与选择 | 第29-30页 |
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0-33页 |
3.4.1 Cd~(2+)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30-32页 |
3.4.2 Pb~(2+)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32-33页 |
3.5 石墨烯/L-半胱氨酸/Bi膜玻碳电极检测Cd~(2+)和Pb~(2+) | 第33-38页 |
3.5.1 Cd~(2+)的检测 | 第34页 |
3.5.2 Pb~(2+)的检测 | 第34-35页 |
3.5.3 同时检测Cd~(2+)和Pb~(2+) | 第35-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石墨烯/L-半胱氨酸/Bi膜丝网印刷电极检测Cd~(2+)、Pb~(2+) | 第39-49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9-43页 |
4.2.1 Cd~(2+)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4.2.2 Pb~(2+)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41-43页 |
4.3 石墨烯/L-半胱氨酸/Bi膜丝网印刷电极检测Cd~(2+)和Pb~(2+) | 第43-47页 |
4.3.1 Cd~(2+)的检测 | 第43-44页 |
4.3.2 Pb~(2+)的检测 | 第44页 |
4.3.3 同时检测Cd~(2+)和Pb~(2+) | 第44-47页 |
4.4 修饰电极的选择性、稳定性、重复性研究 | 第47页 |
4.5 实际水样的检测 | 第47-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