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产业政策协调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关于出版产业政策的研究 | 第9-12页 |
1.2.2 关于政策量化分析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创新点 | 第16-18页 |
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出版产业政策 | 第18页 |
2.1.2 协调与政策协调 | 第18-19页 |
2.1.3 政策系统协调性的界定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2.2.1 系统论 | 第19-20页 |
2.2.2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2.3 政策协同理论 | 第20-21页 |
2.2.4 政策文本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3.我国出版产业政策回顾 | 第24-32页 |
3.1 1978-1991 年:过渡期 | 第24-26页 |
3.2 1992-2002 年:适应期 | 第26-27页 |
3.3 2003-至今:发展期 | 第27-32页 |
3.3.1 文化体制改革政策 | 第27-28页 |
3.3.2 出版集团政策 | 第28页 |
3.3.3 数字出版政策 | 第28-29页 |
3.3.4 出版产业的金融政策 | 第29页 |
3.3.5 出版产业外贸政策 | 第29-30页 |
3.3.6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的政策 | 第30页 |
3.3.7 规划指导性文件 | 第30-32页 |
4.出版产业政策系统协调性研究设计 | 第32-40页 |
4.1 政策文本选择与类型化分析 | 第32-37页 |
4.1.1 样本选择和采集 | 第32页 |
4.1.2 政策文本的类型化分析 | 第32-37页 |
4.2 研究框架 | 第37-40页 |
5.研究结果 | 第40-50页 |
5.1 出版产业政策系统内部协调性 | 第40-45页 |
5.1.1 出版产业政策主体子系统 | 第40-42页 |
5.1.2 出版产业政策客体子系统 | 第42-44页 |
5.1.3 出版产业政策子系统与客体子系统之间 | 第44-45页 |
5.2 出版产业政策外部协调性 | 第45-50页 |
5.2.1 出版产业政策系统与其他政策 | 第45-46页 |
5.2.2 出版产业政策系统与环境 | 第46-50页 |
6.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0-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对策与建议 | 第51-55页 |
6.2.1 加强出版政策的内部协调性 | 第51-53页 |
6.2.2 加强出版政策的外部协调性 | 第53-55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2-64页 |
附录:2003-2015 年出版产业政策一览表 | 第6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