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移动网络音频平台的用户互动研究--以蜻蜓FM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关于移动网络音频的研究第10-12页
        1.3.2 关于互动传播的研究第12-14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4-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研究框架第15页
    1.5 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移动网络音频的发展概述和用户特征第16-23页
    2.1 移动网络音频的发展背景第16-18页
        2.1.1 进入移动碎片化时代第16-17页
        2.1.2 音频市场尚待挖掘第17页
        2.1.3 大批资本涌入提供经济支持第17-18页
    2.2 移动网络音频的特征研究第18-20页
        2.2.1 PGC和UGC结合的生产模式第18-19页
        2.2.2 长尾化的内容类型第19页
        2.2.3 随时随地,想听就听第19-20页
        2.2.4 高效的互动增加活跃度第20页
    2.3 移动网络音频的用户特征第20-23页
        2.3.1 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使用者第21页
        2.3.2 从信息使用者到媒介使用者第21-23页
第3章 移动网络音频平台的互动方式和用户体验——以“蜻蜓FM”为例第23-44页
    3.1 移动网络音频平台的互动渠道第23-30页
        3.1.1 音频平台上的互动第23-26页
        3.1.2 社交媒介上的互动第26-30页
        3.1.3 线下的面对面互动第30页
    3.2 移动网络音频平台的互动特征第30-35页
        3.2.1 互动呈现私密性第31-33页
        3.2.2 互动趋向社区化第33-35页
    3.3 移动网络音频平台的用户体验第35-44页
        3.3.1“准社会交往”的体验第35-37页
        3.3.2 体验中的用户满足第37-40页
        3.3.3 反馈作用下的内容生产第40-44页
第4章 问题与建议第44-49页
    4.1 存在的问题第44-46页
        4.1.1 部分用户互动中所产生内容的价值有待审核第44-45页
        4.1.2 互动形式太过依赖社交媒体,用户交流可绕过平台第45页
        4.1.3 用户在平台互动中的社交属性不强第45-46页
    4.2 应对策略第46-49页
        4.2.1 加强把关,提升主播用户的素养第46-47页
        4.2.2 提高平台价值,增强平台粘性第47页
        4.2.3 调动用户积极性,推广“让用户制造”理念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A第54-55页
附录B第55-56页
附录C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丛报》近代中国人形象建构研究
下一篇: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媒介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