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基于不同传播主体的微博风险呈现与沟通研究--以“问题疫苗事件”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2.1 西方“风险沟通”研究路径第10-13页
        1.2.2 国内“风险沟通”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研究框架:框架理论与话语分析第14-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个案研究第16页
        1.3.2 内容分析第16页
        1.3.3 文本分析第16-17页
    1.4 创新思路第17页
    1.5 重难点第17-18页
第2章 微博中不同传播主体的风险呈现分析第18-29页
    2.1“问题疫苗事件”整体舆情分析第18-20页
    2.2 基于样本微博的内容分析第20-25页
        2.2.1 微博来源第21-22页
        2.2.2 微博形式第22-23页
        2.2.3 微博主题第23-24页
        2.2.4 沟通策略第24-25页
    2.3 不同传播主体的风险呈现特征第25-29页
        2.3.1 政府:维稳诉求大于沟通诉求第25-26页
        2.3.2 媒体:以体制内表达为主第26页
        2.3.3 意见领袖:多元化的意见及强大的影响力第26-27页
        2.3.4 公众:非理性倾向明显第27-29页
第3章 微博评论及风险沟通困境分析第29-35页
    3.1 微博评论的情绪特征第29-30页
    3.2 不同传播主体的微博评论特征第30-32页
        3.2.1 政府微博的评论特征第30-31页
        3.2.2 媒体微博的评论特征第31页
        3.2.3 意见领袖的微博评论特征第31-32页
        3.2.4 公众的微博评论特征第32页
    3.3 微博的风险沟通困境第32-35页
        3.3.1 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明显第33页
        3.3.2 官方框架与民间框架的平行第33-34页
        3.3.3 话语集权现象仍然突出第34-35页
第4章 不同传播主体风险沟通的改进建议第35-39页
    4.1 政府:转变传播理念,重建信任机制第35-36页
    4.2 媒体:改变沟通策略,实现平等对话第36-37页
    4.3 意见领袖:重视专家精英,善用意见代理第37-38页
    4.4 公众:提高公众素养,净化网络环境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1世纪以来英国主流纸媒对英国外交的参与--以《泰晤士报》《卫报》《金融时报》为例
下一篇:我国女性新闻工作者的新媒体转型研究--基于北京、广州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