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金属化合物改性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相关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4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锂-硫电池概述第15-19页
        1.2.1 锂-硫电池简介第15-16页
        1.2.2 锂-硫电池的充放电机理第16-17页
        1.2.3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第17-19页
    1.3 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第19-32页
        1.3.1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9-25页
        1.3.2 锂-硫电池中间层的研究进展第25-28页
        1.3.3 锂-硫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第28-29页
        1.3.4 锂-硫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第29-30页
        1.3.5 锂-硫电池负极研究进展第30-32页
    1.4 本文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4-40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4-36页
    2.2 材料表征第36-37页
        2.2.1 热重分析仪(TGA)第36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6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6页
        2.2.4 电导率测试第36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第36页
        2.2.6 X射线衍射仪(XRD)第36-37页
    2.3 极片及中间层的制备与电池装配第37-38页
        2.3.1 正极极片的制备第37页
        2.3.2 中间层的制备第37页
        2.3.3 电池装配第37-38页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8-40页
        2.4.1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8页
        2.4.2 交流阻抗测试第38页
        2.4.3 循环伏安测试第38-40页
第三章 金属氢氧化物包覆正极材料的研究第40-56页
    3.1 引言第40-42页
    3.2 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金属氢氧化物包覆改性第42页
    3.3 材料表征第42-47页
    3.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较第47-54页
        3.4.1 循环性能第48-50页
        3.4.2 充放电曲线第50-51页
        3.4.3 倍率性能第51-52页
        3.4.4 循环伏安测试第52-53页
        3.4.5 交流阻抗测试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细菌纤维素/氧化镁中间层对锂-硫电池性能影响研究第56-70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细菌纤维素/氧化镁中间层、细菌纤维素中间层及正极材料的制备第56-57页
    4.3 材料表征第57-62页
    4.4 细菌纤维素/氧化镁中间层的电化学性能第62-68页
        4.4.1 循环性能第63-64页
        4.4.2 恒流充放电曲线第64-65页
        4.4.3 倍率性能第65-66页
        4.4.4 循环伏安测试第66-67页
        4.4.5 交流阻抗测试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致谢第78-80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2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2-84页
附件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葡萄原花青素促进鱼明胶—壳聚糖可食膜的抗氧化活性
下一篇:ZIF-67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和H2/D2分离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