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 第14-21页 |
2.2.1 新型工业化问题 | 第14-16页 |
2.2.2 新型城镇化问题 | 第16-17页 |
2.2.3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问题 | 第17-21页 |
3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3.1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3.2 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4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 | 第24-36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计算方法说明 | 第24-27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 第24-25页 |
4.1.2 计算方法说明 | 第25-27页 |
4.2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研究 | 第27-31页 |
4.2.1 新型工业化指标评价体系 | 第27-29页 |
4.2.2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 第29-31页 |
4.3 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 | 第31-36页 |
4.3.1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4.3.2 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 第33-36页 |
5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 第36-41页 |
5.1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6-38页 |
5.1.1 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 | 第36-37页 |
5.1.2 所用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5.2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分析 | 第38-41页 |
6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1-47页 |
6.1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6.2 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6.3 中部六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7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7.1 坚持走新型化道路 | 第47-48页 |
7.1.1 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 第47-48页 |
7.1.2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培育城市群增长极 | 第48页 |
7.2 走城乡一体化道路 | 第48-49页 |
7.3 深化户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第49-50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