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0-12页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2.1 创新驱动的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2.1.1 创新驱动的涵义 | 第12页 |
2.1.2 创新驱动的实质 | 第12-13页 |
2.2 产业升级能力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2.2.1 产业升级能力的涵义 | 第13-14页 |
2.2.2 产业升级的演进规律 | 第14-15页 |
2.3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能力关系的理论概述 | 第15页 |
2.4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4.3 研究评述 | 第20-22页 |
3 影响产业升级能力的因素分析 | 第22-29页 |
3.1 基础环境 | 第22-25页 |
3.1.1 资源供给 | 第23页 |
3.1.2 基础设施 | 第23-24页 |
3.1.3 政府政策 | 第24页 |
3.1.4 教育情况 | 第24页 |
3.1.5 开放程度 | 第24页 |
3.1.6 投资结构 | 第24-25页 |
3.2 科技创新 | 第25-26页 |
3.3 产业结构 | 第26页 |
3.4 效益状况 | 第26-28页 |
3.4.1 经济效益 | 第27页 |
3.4.2 生态效益 | 第27页 |
3.4.3 社会效益 | 第27-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 | 第29-36页 |
4.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9页 |
4.2 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9-33页 |
4.2.1 基础环境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4.2.2 科技创新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4.2.3 产业结构指标体系 | 第32页 |
4.2.4 效益状况指标体系 | 第32-3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5 基于创新驱动的陕西省产业升级能力评价 | 第36-62页 |
5.1 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5.1.1 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 | 第36页 |
5.1.2 熵值-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建立 | 第36-39页 |
5.2 产业升级能力评价 | 第39-61页 |
5.2.1 样本数据和来源 | 第39页 |
5.2.2 陕西省产业升级能力与其他省份的对比分析 | 第39-47页 |
5.2.3 陕西省产业升级能力的变动分析 | 第47-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62-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3-67页 |
6.2.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互联网设施,积极吸引外资 | 第63-64页 |
6.2.2 完善科技创新法律法规,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 | 第64页 |
6.2.3 增强R&D经费投入强度,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 第64-65页 |
6.2.4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轻重工业比例,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 | 第65-66页 |
6.2.5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