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社区广场舞管理路径研究--以N市X社区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8-1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 第9-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2-13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支撑与理论阐述 | 第15-21页 |
2.1 政府职能理论 | 第15-17页 |
2.1.1 政府职能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1.2 政府职能理论在社区广场舞管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2.2 社会公共道德理论 | 第17-18页 |
2.2.1 社会公共道德理论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2 社会公共道德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2.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8-21页 |
2.3.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19页 |
2.3.2 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视角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社区广场舞管理现状 | 第21-27页 |
3.1 广场舞的发展 | 第21页 |
3.2 广场舞引发的问题 | 第21-22页 |
3.3 广场舞管理面临的困境 | 第22-24页 |
3.3.1 公共资源的供与求不平衡 | 第23页 |
3.3.2 公共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 第23页 |
3.3.3 对广场舞的管理缺乏完善的体制和监管 | 第23-24页 |
3.4 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3.4.1 法律制度因素 | 第24页 |
3.4.2 政府作用因素 | 第24页 |
3.4.3 参与主体因素 | 第24-25页 |
3.4.4 社会环境因素 | 第25页 |
3.5 广场舞管理的愿景 | 第25-27页 |
第4章 N市X社区的案例剖析 | 第27-33页 |
4.1 N市X社区广场舞的发展 | 第27页 |
4.2 N市X社区广场舞管理面临的困境 | 第27-31页 |
4.2.1 制度困境 | 第27-28页 |
4.2.2 财政投入不足 | 第28-29页 |
4.2.3 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29页 |
4.2.4 物业公司对广场舞管理力度不足 | 第29-30页 |
4.2.5 舞者自律意识较差 | 第30-31页 |
4.3 N市X社区对广场舞的管理 | 第31-33页 |
第5章 国内外社区广场舞管理实践 | 第33-38页 |
5.1 国内广场舞管理的成功经验 | 第33-35页 |
5.1.1 北京 | 第33-34页 |
5.1.2 上海 | 第34页 |
5.1.3 广州 | 第34-35页 |
5.2 国外社区广场舞管理的成功模式 | 第35-37页 |
5.2.1 美国纽约 | 第35-36页 |
5.2.2 温哥华 | 第36-37页 |
5.3 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启示 | 第37-38页 |
第6章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管理路径 | 第38-48页 |
6.1 广场舞管理的规范化 | 第38-42页 |
6.1.1 加快立法进程 | 第38-39页 |
6.1.2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 第39-40页 |
6.1.3 公共空间创新设计 | 第40页 |
6.1.4 加大力度宣传法制 | 第40-41页 |
6.1.5 保障财政预算投入 | 第41-42页 |
6.2 广场舞管理的自我治理 | 第42-45页 |
6.2.1 社区广场舞自主协商 | 第42页 |
6.2.2 加强社区广场舞合作治理 | 第42-43页 |
6.2.3 个体主动参与能力的优化 | 第43-44页 |
6.2.4 广场舞者的自律意识培养 | 第44-45页 |
6.3 广场舞的有序是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 | 第45-48页 |
6.3.1 群众对广场舞的宽容 | 第45-46页 |
6.3.2 相关法规对广场舞的引导 | 第46-4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