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复杂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 | 第15-18页 |
1.4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1.4.2 选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高层结构超限的判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常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类型 | 第20页 |
2.2 超限的分类及其判定 | 第20-24页 |
2.3 超限高层建筑的分析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某工程的结构设计及超限判断 | 第26-36页 |
3.1 项目概况及结构选型概述 | 第26-29页 |
3.1.1 项目概况介绍 | 第26-28页 |
3.1.2 项目特点 | 第28-29页 |
3.2 设计依据、规范、分析软件 | 第29-33页 |
3.2.1 风荷载 | 第29-30页 |
3.2.2 地震作用 | 第30-31页 |
3.2.3 抗震设防 | 第31-33页 |
3.3 超限的类型及判断准则 | 第33-35页 |
3.3.1 高度超限的判定 | 第33页 |
3.3.2 一般不规则超限的判定 | 第33-34页 |
3.3.3 特别不规则项超限的判定 | 第34-35页 |
3.3.4 其他类型超限 | 第35页 |
3.4 超限情况类型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结构的超限弹性计算与分析 | 第36-61页 |
4.1 小震弹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4.1.1 整体弹性计算分析 | 第36页 |
4.1.2 弹性分析结果 | 第36-39页 |
4.1.3 剪重比 | 第39-40页 |
4.1.4 位移及位移角曲线(小震和50年风) | 第40-43页 |
4.1.5 楼层侧向刚度规则性 | 第43-44页 |
4.1.6 楼层抗剪承载力规则性 | 第44-45页 |
4.1.7 结构嵌固端的判定 | 第45-46页 |
4.1.8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 | 第46页 |
4.1.9 地震作用下典型楼层的楼板应力分析 | 第46-49页 |
4.1.10 结构舒适度分析 | 第49页 |
4.2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与结果 | 第49-54页 |
4.2.1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49-50页 |
4.2.2 地震时程的选择 | 第50-51页 |
4.2.3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51-54页 |
4.3 中震弹性计算 | 第54-60页 |
4.3.1 关键构件抗震性能验算选取 | 第54页 |
4.3.2 抗震性能验算基本原则 | 第54-55页 |
4.3.3 中震构件验算 | 第55-57页 |
4.3.4 大震构件验算 | 第57-59页 |
4.3.5 塔楼抗震性能验算结论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构的弹塑性及基于性能的分析 | 第61-80页 |
5.1 大震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61-79页 |
5.1.1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目的 | 第61页 |
5.1.2 X方向(0°)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 | 第61-65页 |
5.1.3 各加载步的全楼位移图及层间位移角图 | 第65-66页 |
5.1.4 各加载步的塑性铰出现情况图 | 第66-69页 |
5.1.5 Y方向(90°)弹塑性静力分析结果 | 第69-74页 |
5.1.6 各加载步的全楼位移图及层间位移角图 | 第74-75页 |
5.1.7 各加载步的塑性铰出现情况图 | 第75-78页 |
5.1.8 结构的能力曲线、需求曲线及抗倒塌验算 | 第78-79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超限的主要处理加强措施 | 第80-83页 |
6.1 针对结构超限的抗震加强措施 | 第80-81页 |
6.1.1 针对超限情况的计算分析 | 第80-81页 |
6.1.2 针对超限情况的抗震加强措施 | 第81页 |
6.2 超限工程结论 | 第81-8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页 |
7.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