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西安城市避难性开放空间景观安全研究探讨--以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社会背景第12页
        1.1.2 行业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避难开放空间发展现状第14-17页
        1.3.1 国外城市避难开放空间发展现状第14-16页
            1.3.1.1 西方城市防灾体系形成第14页
            1.3.1.2.美国公园系统第14-15页
            1.3.1.3.日本的抗震减灾公园的环境安全性研究第15-16页
        1.3.2 国内城市避难开放空间发展现状第16-17页
    1.4 研究界定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8页
2 城市避难开放空间景观安全研究理论基础概述及要素分类第18-21页
    2.1 基本概念第18-20页
        2.1.1 城市避难空间第18页
        2.1.2 开放空间及城市开放空间的类型第18-19页
        2.1.3 景观第19-20页
        2.1.4 安全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1页
        2.2.1 景观设计学第20页
        2.2.2 环境心理学第20页
        2.2.3 环境行为学第20页
        2.2.4 景观安全科学第20-21页
3 景观安全要素分类及设计原则第21-31页
    3.1 景观安全性要素分类第21-29页
        3.1.1 选址安全性要素第21-22页
        3.1.2 空间场地交通安全性问题要素分类第22-24页
            3.1.2.1 避难场所外部交通安全体系第22-23页
            3.1.2.2 避难场所内部园林景观道路的安全性问题第23-24页
        3.1.3 心理安全性要素第24页
        3.1.4 管理安全性要素第24-25页
        3.1.5 绿化安全性要素第25-26页
        3.1.6 导视安全性要素第26-27页
        3.1.7 设施配备保障性安全要素第27-29页
    3.2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环境安全性设计原则第29-31页
        3.2.1 城市设计规划要求第29-30页
        3.2.2 城市人群参与性要求第30页
        3.2.3 城市生态平衡提升第30-31页
4 西安市避难开放空间景观安全设计评价第31-35页
    4.1 西安市避难空间现状分析第31-32页
        4.1.1 西安市地理概况与人口现状分布第31-32页
    4.2 避难空间现状第32-33页
    4.3 现状避难空间资源第33-34页
    4.4 现状避难空间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5 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避难开放空间景观安全体系现状分析第35-42页
    5.1 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概况第35页
    5.2 周围环境分析第35页
    5.3 运动公园避难防灾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第35-42页
        5.3.1 功能分区概况第35-37页
        5.3.2 公园在抗震减灾具有的优势第37页
        5.3.3 紧急疏散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第37-42页
6 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避难减灾景观安全体系现改造第42-48页
    6.1 功能布局改造第42页
    6.2 公园内景观安全体系的改造建议第42-47页
        6.2.1 入口及边界改造第42-43页
        6.2.2 内部道路改造第43-44页
        6.2.3 公园基础设施改造加建第44-46页
        6.2.4 帐篷搭建区改造第46-47页
        6.2.5 导视系统改造升级第47页
    6.3 植物改造第47-48页
7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问题第48-51页
    7.1 结论第48-50页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50页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件第54-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勤瑞安堡空间形态与防御性功能研究
下一篇:生土建筑景观的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