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本论文的基本内容 | 第13页 |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赛义德后殖民哲学核心术语产生的背景 | 第15-24页 |
一、生平及著作 | 第15-20页 |
二、社会背景 | 第20-21页 |
三、理论背景 | 第21-24页 |
(一)福柯权利话语的影响 | 第21-22页 |
(二)葛兰西文化霸权论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赛义德后殖民哲学核心术语的基本内容 | 第24-42页 |
一、后殖民主义的东方学 | 第24-33页 |
1、隐蔽与显在 (Latent and Manifest) | 第24-26页 |
2、他者(Others) | 第26-28页 |
3、语言学(Philology) | 第28-31页 |
4、理论旅行(Theory Travelling) | 第31-33页 |
二、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观 | 第33-42页 |
1、完整性 (Integrality) | 第33-35页 |
2、经验差异 (Experience Difference) | 第35-36页 |
3、文化与帝国 (Culture and Empire) | 第36-38页 |
4、抵抗文化(Resist Cultural) | 第38-39页 |
5、民族主义(Nationalism) | 第39-42页 |
第三章 赛义德后殖民哲学核心术语的理论特征 | 第42-47页 |
一、反本质主义 | 第42-43页 |
二、文化非殖民化 | 第43-44页 |
三、多元文化主义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关于赛义德后殖民哲学核心术语的简要评价 | 第47-53页 |
一、建设性 | 第47-48页 |
二、局限性 | 第48-50页 |
三、启示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