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与治理现状 | 第10-11页 |
1.1.2 氮氧化物的来源、危害与脱除技术 | 第11-12页 |
1.2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 第12-15页 |
1.2.1 碳氢化合物选择性还原(HC-SCR)技术 | 第13页 |
1.2.2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 | 第13-15页 |
1.3 NH_3-SCR技术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 第15-19页 |
1.3.1 钒基催化剂 | 第15页 |
1.3.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5-16页 |
1.3.3 金属氧化物类催化剂 | 第16-17页 |
1.3.4 双功能催化剂 | 第17-18页 |
1.3.5 分子筛催化剂 | 第18-19页 |
1.4 CHA结构分子筛催化剂 | 第19-28页 |
1.4.1 CHA结构分子筛简介 | 第20页 |
1.4.2 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 | 第20-26页 |
1.4.3 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 | 第26-27页 |
1.4.4 Cu/CHA结构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技术领域的应用 | 第27-28页 |
1.5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0-37页 |
2.1 实验药品与材料 | 第30-3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1.2 实验气体 | 第31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2.1 Cu/SAPO-34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2.2 Cu/SSZ-13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页 |
2.3 催化剂的评价 | 第32-36页 |
2.3.1 催化剂评价装置 | 第32-33页 |
2.3.2 流量计的标定 | 第33-34页 |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36页 |
2.3.4 催化剂评价内容 | 第36页 |
2.4 催化剂表征 | 第36-37页 |
第3章 Cu/SAPO-34催化剂的制备及选择性催化还原一氧化氮(NO)的研究 | 第37-57页 |
3.1 Cu/SAPO-34催化剂性能的优化 | 第37-55页 |
3.1.1 催化剂活性中心的选择 | 第37-40页 |
3.1.2 铜盐的选择 | 第40-45页 |
3.1.3 模板剂的选择 | 第45-49页 |
3.1.4 水热温度的选择 | 第49-52页 |
3.1.5 水热时间的选择 | 第52-55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Cu/SSZ-13催化剂的制备及选择性催化还原一氧化氮(NO)的研究 | 第57-74页 |
4.1 Cu/SSZ-13催化剂性能的优化 | 第57-72页 |
4.1.1 铜盐的选择 | 第57-62页 |
4.1.2 模板剂的选择 | 第62-66页 |
4.1.3 水热温度的选择 | 第66-69页 |
4.1.4 水热时间的选择 | 第69-72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结论 | 第74页 |
5.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