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1 通过网络及调查来了解汉朝文化 | 第10-11页 |
1.3.2 设计出具有汉式文化内涵的居住区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居住区景观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2.1 总则 | 第12页 |
2.1.1 社会性原则 | 第12页 |
2.1.2 经济性原则 | 第12页 |
2.1.3 生态性原则 | 第12页 |
2.1.4 地域性原则 | 第12页 |
2.2 场地设计及总体布局 | 第12-13页 |
2.2.1 场地设计 | 第12-13页 |
2.2.2 总体布局 | 第13页 |
2.3 居住区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设计 | 第13-14页 |
2.4 居住区植物景观 | 第14页 |
2.5 居住区景观维护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居住区比较研究 | 第15-19页 |
3.1 居住区风格分类 | 第15-17页 |
3.1.1 欧式风格 | 第15-16页 |
3.1.2 东南亚风格 | 第16页 |
3.1.3 中式风格 | 第16-17页 |
3.2 新旧居住区的对比 | 第17-19页 |
3.2.1 旧居住区 | 第17-18页 |
3.2.2 新居住区 | 第18-19页 |
第四章 实践研究 | 第19-37页 |
4.1 项目区概况 | 第19-20页 |
4.1.1 地理环境 | 第19页 |
4.1.2 气候条件 | 第19页 |
4.1.3 水资源 | 第19页 |
4.1.4 植物资源 | 第19-20页 |
4.2 区位分析 | 第20页 |
4.3 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0-21页 |
4.4 指导思想 | 第21页 |
4.5 设计原则 | 第21-23页 |
4.5.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 第21-22页 |
4.5.2 坚持社会性原则 | 第22页 |
4.5.3 坚持地域性原则 | 第22页 |
4.5.4 坚持经济性原则 | 第22页 |
4.5.5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 第22页 |
4.5.6 坚持意境创造原则 | 第22-23页 |
4.5.7 遵循居住区设计规范的原则 | 第23页 |
4.6 设计理念 | 第23页 |
4.7 总体规划 | 第23-27页 |
4.7.1 功能分区 | 第24-25页 |
4.7.2 节点布置 | 第25-26页 |
4.7.3 交通规划 | 第26页 |
4.7.4 照明规划 | 第26-27页 |
4.8 景观节点分析 | 第27-31页 |
4.8.1 明月弘道 | 第27-29页 |
4.8.2 映月潭 | 第29页 |
4.8.3 陶然庭 | 第29-30页 |
4.8.4 清风苑 | 第30-31页 |
4.9 专项设计分析 | 第31-37页 |
4.9.1 种植设计 | 第31-34页 |
4.9.2 照明设计 | 第34-35页 |
4.9.3 铺装材料选择 | 第35页 |
4.9.4 室外设施选择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7-39页 |
5.1 结合实例研究了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分类和存在问题 | 第37-38页 |
5.1.1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类 | 第37页 |
5.1.2 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5.2 进一步探讨人文景观在居住区规划中的价值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