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调查法 | 第10页 |
(二) 文献研究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二、国内发展情况 | 第12-15页 |
第三章 主要理论观点 | 第15-17页 |
一、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页 |
二、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三、标准化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第四章 昆明市精神病院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收治情况分析 | 第17-23页 |
一、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收治服务中的特点 | 第17-20页 |
(一) 接收工作情况复杂 | 第17-19页 |
(二) 病人治疗任务艰巨 | 第19-20页 |
二、收治资源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 第20-23页 |
(一) 床位难以满足需要 | 第20-21页 |
(二) 医护人员紧缺 | 第21-22页 |
(三) 其他资源长期超负荷运转 | 第22-23页 |
第五章 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收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一) 公共部门间协作性差 | 第23-24页 |
(二) 收治对象的广泛性没有体现公平原则 | 第24页 |
(三) 经营方式缺乏创新 | 第24-25页 |
(四) 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 第25-26页 |
(五)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6页 |
(六) 其他疾病的救治过程复杂 | 第26-27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一) 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二) 市场经营理念不足 | 第28-29页 |
(三) 救助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 | 第29页 |
(四) 社会负面导向严重 | 第29-30页 |
(五) 行业标准化建设滞后 | 第30-31页 |
第六章 对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收治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 第31-40页 |
一、建立部门协作性运行机制 | 第31-34页 |
(一) 打破部门间狭隘的利益观 | 第31-32页 |
(二)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 第32-33页 |
(三) 建构内部协作机制 | 第33-34页 |
二、建立有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 | 第34-36页 |
(一) 建立管理标准化体系 | 第34-35页 |
(二) 医院职能的扩宽 | 第35-36页 |
(三) 放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自主权 | 第36页 |
三、重视病人康复训练工作 | 第36-38页 |
(一) 建立病人自我管理小组 | 第37页 |
(二) 虚拟工作岗位开展自我服务 | 第37-38页 |
(三) 引入社工服务 | 第38页 |
四、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加强 | 第38-40页 |
(一) 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完善精神病治疗机构 | 第39页 |
(二) 建立精神病人“康复村”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