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安全管理中涉假犯罪治理问题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导论第8-18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 研究目的第9-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页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0-12页
        1. 研究方法第10-11页
        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四) 研究综述第12-16页
        1. 文献检索第12页
        2.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3.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五) 核心概念界定第16-18页
        1. 犯罪治理第16页
        2. 公共安全第16页
        3. 涉假犯罪第16-17页
        4. 涉假犯罪与公共安全的关系第17-18页
二、涉假犯罪治理问题和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 公共治理理论第18-19页
    (二) 政府管制理论第19页
    (三)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9-21页
三、云南省公共安全管理重点问题第21-26页
    (一) 云南省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第21-23页
        1. 政府还缺少明确的公共安全职能定位第21页
        2. 偏重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第21-22页
        3.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参与不足第22页
        4. 公共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偏低第22-23页
    (二) 结合公共安全管理重点问题,涉假犯罪治理的重点领域第23-26页
        1. 消防安全管理第23-24页
        2. 公共卫生安全管理第24页
        3.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第24-26页
四、云南省打击涉假犯罪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6-31页
    (一) 当前云南省打击涉假犯罪现状第26-28页
        1. 警种联动,形成涉假犯罪打击合力第26页
        2. 推行执法协作和合作,涉假犯罪打击初见成效第26-27页
        3. 涉假犯罪屡禁不止第27-28页
        4. 流窜作案显著,打击存在困难第28页
        5. 执法管理经验缺乏,打击存在漏洞第28页
    (二) 当前云南省打击涉假犯罪存在问题第28-31页
        1. 多数以罚代刑,造成打击不力第28-29页
        2. 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衔接不够第29页
        3. 假冒伪劣产品认定(鉴定)难第29-30页
        4. 协作层面低,满足于解决临时问题第30-31页
五、影响涉假犯罪治理原因分析第31-34页
    (一) 经济因素第31页
        1. 犯罪低成本、小风险、高回报是根源第31页
        2. 巨大需求空间是现实拉动第31页
    (二) 多元化管理机制缺失第31-32页
        1. 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给犯罪提供了缝隙第31-32页
        2. 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对犯罪的及时有效打击第32页
    (三) 现实干扰第32-33页
        1. 刑事犯罪与行政违法难区分第32-33页
        2. “地方保护主义”制约公正执法第33页
    (四) 社会因素第33-34页
        1. 社会重视不够,监督不力第33页
        2. 公众权利保护意识不强第33-34页
六、典型案例分析第34-39页
    (一) 云南省德宏州“2013.1.15”特大跨国制售假烟案成功侦破浅析第34-37页
        1. 案件基本情况第34页
        2. 案件侦破经过第34-37页
    (二) 从案件成功侦破经验看涉假犯罪治理对策第37-39页
        1. 情报导侦是决定案件成败的重要前提第37页
        2. 联合执法是重要保障第37页
        3. 建立打击跨国经济犯罪警务合作机制是关键环节第37页
        4. 突出打击职能是重要因素第37-39页
七、加大涉假犯罪治理对策第39-44页
    (一)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制度促管理第39-40页
    (二) 发挥打击职能,推进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手段创新第40-42页
        1. 推进打击常态化,提升打击犯罪效能第40页
        2. 整合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能第40-41页
        3. 构建专业打击战略,提升精确打击能力第41页
        4. 以情报信息引领实战第41-42页
    (三) 加强部门间协作第42-43页
        1. 加强国际警务交流合作,拓展国际执法合作领域第42页
        2. 建立跨区域警务长期合作机制第42页
        3. 建立相关执法部门间协作机制第42-43页
    (四) 加强政府宣传引导和责任落实第43页
    (五) 树立民众防假打假意识第43-44页
八、结语和展望第44-46页
    (一) 结语第44页
    (二) 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建设考析--以昆明市为例
下一篇:云南省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收治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以昆明市精神病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