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蛋白质组学预处理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4-15页
第—章 绪论第15-64页
    1.1 蛋白质组学发展概况第15-25页
        1.1.1 蛋白质组学中的生物质谱技术第15-19页
        1.1.2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基本分析策略第19-21页
        1.1.3 蛋白质组学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第21-25页
            1.1.3.1 蛋白水平的预处理技术第21-22页
            1.1.3.2 多肽水平的预处理技术第22-23页
            1.1.3.3 蛋白酶解技术第23-25页
    1.2 固定化酶反应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5-38页
        1.2.1 蛋白质组学中固定化酶反应器研究概况第25-29页
            1.2.1.1 整体材料用于固定化酶第25-29页
            1.2.1.2 膜材料用于固定化酶第29页
            1.2.1.3 开管柱用于固定化酶第29页
        1.2.2 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蛋白质组学固定化酶反应器第29-38页
            1.2.2.1 功能性纳米材料用于固定化酶第30-34页
            1.2.2.2 微芯片反应器用于固定化酶第34-38页
    1.3 磷酸肽富集技术在蛋白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第38-50页
        1.3.1 磷酸肽的分离富集技术第38-43页
            1.3.1.1 化学修饰法第40页
            1.3.1.2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法第40-42页
            1.3.1.3 离子交换色谱法第42-43页
            1.3.1.4 金属氧化物亲和色谱法第43页
        1.3.2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磷酸肽富集中的应用第43-50页
            1.3.2.1 TiO_2纳米材料用于磷酸肽富集第44-46页
            1.3.2.2 ZrO_2纳米材料用于磷酸肽富集第46-47页
            1.3.2.3 其他纳米材料用于磷酸肽富集第47-50页
    1.4 本论文选题思路和主要工作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4页
第二章 基于介孔硅酶反应器的尺寸选择性酶解及其对低分子量蛋白组的分析应用第64-84页
    2.1 前言第64-66页
    2.2 实验部分第66-69页
        2.2.1 试剂与样品第66页
        2.2.2 介孔硅材料的制备第66页
        2.2.3 固定化酶第66-67页
        2.2.4 固定化酶解吸附的测定第67页
        2.2.5 模式蛋白吸附实验第67页
        2.2.6 模式蛋白酶解第67-68页
        2.2.7 人血清样品酶解第68页
        2.2.8 质谱分析第68-69页
        2.2.9 数据检索与处理第6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9-81页
        2.3.1 介孔硅的表征第69-70页
        2.3.2 固定化酶解吸附评价第70-72页
        2.3.3 模式蛋白吸附实验第72-73页
        2.3.4 模式蛋白尺寸选择性酶解第73-78页
        2.3.5 人血清样品的尺寸选择性酶解第78-81页
    2.4 结论第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第三章 磁性介孔硅填充的S形管道微芯片反应器在低分子量蛋白组在线酶解中的应用第84-104页
    3.1 前言第84-86页
    3.2 实验部分第86-90页
        3.2.1 试剂和仪器第86页
        3.2.2 Fe_3O_4纳米粒子和介孔硅SBA-15的制备第86页
        3.2.3 磁性介孔硅材料Fe_3O_4-SBA-15的合成以及胰蛋白酶的固定化第86-87页
        3.2.4 玻璃基底的微流控芯片制作第87-88页
        3.2.5 模式蛋白的芯片内酶解第88页
        3.2.6 人血清样品在线酶解分析第88-89页
        3.2.7 质谱分析第89-90页
        3.2.8 数据检索与处理第9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0-101页
        3.3.1 磁性介孔硅复合材料Fe_3O_4-SBA-15表征第90-93页
        3.3.2 磁性介孔硅Fe_3O_4-SBA-15在玻璃芯片中的固定第93-94页
        3.3.3 模式蛋白在微芯片酶反应器中的选择性酶解第94-99页
        3.3.4 血清样品在微芯片酶反应器中的在线酶解第99-101页
    3.4 结论第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4页
第四章 Fe_3O_4-石墨烯-TiO_2三元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磷酸肽的选择性富集第104-121页
    4.1 前言第104-106页
    4.2 实验部分第106-108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106页
        4.2.2 Fe_3O_4-GR-TiO_2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06-107页
        4.2.3 模式蛋白酶解第107页
        4.2.4 α-酪蛋白酶解液吸附实验第107-108页
        4.2.5 三元复合材料Fe_3O_4-GR-TiO_2对磷酸肽的富集第108页
        4.2.6 质谱分析第10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8-118页
        4.3.1 三元复合材料Fe_3O_4-GR-TiO_2表征第108-113页
        4.3.2 三元复合材料Fe_3O_4-GR-TiO_2对β-酪蛋白酶解液中磷酸肽的富集第113-116页
        4.3.3 三元复合材料Fe_3O_4-GR-TiO_2对α-酪蛋白酶解液中磷酸肽的富集第116-117页
        4.3.4 三元复合材料Fe_3O_4-GR-TiO_2对血清中内源性磷酸肽的富集第117-118页
    4.4 结论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第五章 TiO_2纳米管阵列/PDMS微器件用于芯片内的磷酸肽富集第121-141页
    5.1 前言第121-123页
    5.2 实验部分第123-127页
        5.2.1 试剂和仪器第123页
        5.2.2 图案化钛膜层的制备第123-124页
        5.2.3 电化学腐蚀法制备TiO_2纳米管第124-125页
        5.2.4 TiO_2纳米管功能化微器件的构建第125-126页
        5.2.5 模式蛋白酶解与磷酸肽的芯片内富集第126-127页
        5.2.6 质谱分析第12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27-138页
        5.3.1 微器件的设计与结构第127-128页
        5.3.2 玻璃基底的TiO_2纳米管的表征第128-130页
        5.3.3 直线形管道微器件用于β-酪蛋白酶解液的磷酸肽富集第130-136页
        5.3.4 S形管道微器件用于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酶解液的磷酸肽富集第136-138页
    5.4 结论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1页
附录第141-151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51-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I3K/Akt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下一篇:太湖及玄武湖甲烷气体产生、释放及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