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过热汽温的先进控制策略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过热汽温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内模控制研究现状第11页
   ·多模型控制研究现状第11-13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内模控制系统研究第14-26页
   ·引言第14页
   ·内模控制的原理第14-16页
   ·内模控制的特性第16-17页
     ·对偶稳定性第16页
     ·理想控制器第16-17页
     ·无稳态偏差第17页
   ·内模控制器的结构第17-22页
     ·内模控制的局限第17-18页
     ·内模控制器的设计步骤第18页
     ·滤波器的设计要求第18-19页
     ·基于内模控制原理进行PID 参数整定第19-22页
   ·仿真研究第22-25页
     ·IMC 与PID 控制效果比较第22-23页
     ·滤波器参数λ变化时的情况分析第23页
     ·模型失配时的情况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多模型控制系统研究第26-35页
   ·引言第26-27页
   ·多模型控制的基本原理第27-31页
     ·多模型集的建立第27-28页
     ·多模型控制器第28-30页
     ·常用的性能指标第30页
     ·切换算法的修正第30-31页
   ·仿真研究第31-34页
     ·对象为典型工况时第31-33页
     ·对象为非典型工况时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基于MIMC 的过热汽温串级控制系统第35-45页
   ·引言第35页
   ·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第35-38页
     ·过热汽温的特性第35-36页
     ·过热汽温的模型第36-37页
     ·常规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第37-38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第38-42页
     ·过热汽温多模型的建立第38-39页
     ·内模控制进行PID 参数整定第39-41页
     ·基于内模控制的过热汽温多模型串级控制第41-42页
   ·仿真研究第42-44页
     ·高阶系统模型与降阶后的系统模型比较第42页
     ·各个负荷下的控制效果比较第42-43页
     ·变负荷工况比较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详细摘要第52-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线网络的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面向输电线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QoS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