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一、 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3-14页
        一、 研究思路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三节 论文的内容和框架第14-15页
        一、 研究的内容第14页
        二、 研究的整体框架第14-15页
    第四节 论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7-23页
    第一节 影子银行相关文献综述第17-19页
        一、 影子银行的概念第17页
        二、 影子银行的风险第17-18页
        三、 影子银行的经济影响第18页
        四、 影子银行相关的实证分析第18-19页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理论第19-20页
        一、 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第19-20页
        二、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第20页
        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相关的实证分析第20页
    第三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的文献述评第20-21页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述评第21-23页
第三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影响的理论分析第23-32页
    第一节 影子银行体系产生的流动性第23-29页
        一、 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创造的流动性第23-26页
        二、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创造的流动性第26-29页
    第二节 影子银行流动性创造对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影响第29-32页
        一、 对银行信贷传导途径产生的影响第29-30页
        二、 对利率传导途径产生的影响第30页
        三、 对资产价格传导途径产生的影响第30-32页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影响的实证分析及结果第32-43页
    第一节 计量模型的设定第32-33页
        一、 模型选择第32页
        二、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第32-33页
    第二节 实证分析结果及分析第33-43页
        一、 单位根检验第33-34页
        二、 滞后阶数的确认第34页
        三、 格兰杰因果分析第34-35页
        四、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35-39页
        五、 方差分解第39-43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3-4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43-44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用风险转移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我国信用衍生工具交易面板数据的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物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