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界定 | 第23-29页 |
2.1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2.1.1 “双缺口”、“四缺口”理论 | 第24页 |
2.1.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24-25页 |
2.1.3 内生增长理论 | 第25页 |
2.1.4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5-26页 |
2.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6-29页 |
2.2.1 外商直接投资涵义 | 第26页 |
2.2.2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涵义 | 第26-29页 |
第3章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析与评价 | 第29-45页 |
3.1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析 | 第29-30页 |
3.2 外商直接投资直接经济效应评价 | 第30-36页 |
3.2.1 资本形成效应 | 第30-33页 |
3.2.2 对外贸易效应 | 第33-34页 |
3.2.3 产值效应 | 第34-36页 |
3.3 外商直接投资间接经济效应评价 | 第36-39页 |
3.3.1 技术进步效应 | 第36-37页 |
3.3.2 产业结构效应 | 第37-38页 |
3.3.3 就业效应 | 第38-39页 |
3.4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综合评价 | 第39-45页 |
3.4.1 AHP和灰色评价理论 | 第40-41页 |
3.4.2 综合评价模型 | 第41-45页 |
第4章 沈阳市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析与评价 | 第45-75页 |
4.1 沈阳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概况 | 第45-50页 |
4.1.1 沈阳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 第45-47页 |
4.1.2 沈阳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 第47-50页 |
4.2 沈阳市外商直接投资直接经济效应评价 | 第50-59页 |
4.2.1 资本形成效应 | 第50-52页 |
4.2.2 对外贸易效应 | 第52-56页 |
4.2.3 产值效应 | 第56-59页 |
4.3 沈阳市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经济效应评价 | 第59-68页 |
4.3.1 技术进步效应 | 第59-61页 |
4.3.2 产业结构效应 | 第61-65页 |
4.3.3 就业效应 | 第65-68页 |
4.4 沈阳市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综合评价 | 第68-75页 |
4.4.1 指标体系建立与权重确定 | 第69-71页 |
4.4.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 | 第71-73页 |
4.4.3 结论分析 | 第73-75页 |
第5章 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政策建议 | 第75-83页 |
5.1 监督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直接经济效应 | 第75-78页 |
5.1.1 内外并举促进资本形成效应 | 第75-76页 |
5.1.2 结构升级推动对外贸易效应 | 第76-77页 |
5.1.3 和谐增长审慎产值效应 | 第77-78页 |
5.2 促进溢出改善外商直接投资间接经济效应 | 第78-83页 |
5.2.1 环境支持强化技术溢出效应 | 第78-79页 |
5.2.2 互动转型推进产业结构效应 | 第79-80页 |
5.2.3 增强吸纳改善就业效应 | 第80-83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