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额保证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最高额保证制度的形成与定位 | 第11-23页 |
第一节 最高额保证制度的起源 | 第11-18页 |
一、 最高额保证制度的形成 | 第11-15页 |
二、 最高额保证制度的价值 | 第15-17页 |
三、 最高额保证制度的作用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最高额保证制度的定位 | 第18-23页 |
一、 最高额保证与普通保证的异同 | 第19-20页 |
二、 最高额保证与最高额担保物权的异同 | 第20-21页 |
三、 最高额保证的法律特征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最高额保证的适用问题 | 第23-38页 |
第一节 最高额保证的适用前提 | 第23-26页 |
一、 最高额保证的相对独立性 | 第23-24页 |
二、 最高额保证合同的成立要件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最高额保证的适用对象 | 第26-30页 |
一、 最高额保证担保的债权类型 | 第27-28页 |
二、 最高额保证担保的债权金额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最高额保证的适用期间 | 第30-38页 |
一、 最高额保证的存续期间 | 第30-33页 |
二、 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 | 第33-35页 |
三、 最高额保证的保证人债务清偿期 | 第35页 |
四、 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的确定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我国最高额保证制度的完善 | 第38-46页 |
第一节 完善最高额保证的适用对象 | 第38-41页 |
一、 规范最高额保证担保债权的转让 | 第38-41页 |
二、 扩大最高额保证担保债权的适用范围 | 第41页 |
第二节 完善最高额保证的适用期间 | 第41-46页 |
一、 关于“保证期间”的争议条文 | 第42-44页 |
二、 完善适用期间的立法规定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