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引言 | 第13-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4页 |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7页 |
| 1.3.1 关于知识图谱的研究 | 第15-16页 |
| 1.3.2 关于农业信息化的研究 | 第16-17页 |
| 1.4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 1.4.1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 | 第17-18页 |
| 1.4.2 知识图谱 | 第18页 |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 1.6.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1.6.2 创新点 | 第20-21页 |
| 2 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 第21-25页 |
| 2.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2.1.1 内容分析法 | 第21页 |
| 2.1.2 词频分析法 | 第21-22页 |
| 2.1.3 聚类分析 | 第22页 |
| 2.2 研究工具 | 第22-24页 |
| 2.2.1 BICOMB | 第22-23页 |
| 2.2.2 CITESPCACE | 第23-24页 |
| 2.3 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 2.3.1 数据选取的依据 | 第24页 |
| 2.3.2 数据处理的程序 | 第24-25页 |
| 2.3.3 数据处理的结果 | 第25页 |
| 3 两类数据源表征的形式特征分析 | 第25-33页 |
| 3.1 博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特征分析 | 第25-28页 |
| 3.1.1 博硕士学位论文的时间分布 | 第25-27页 |
| 3.1.2 博硕士学位论文的著者机构分析 | 第27-28页 |
| 3.2 期刊论文的形式特征分析 | 第28-33页 |
| 3.2.1 期刊论文的时间分布 | 第28-29页 |
| 3.2.2 期刊论文的著者分析 | 第29-30页 |
| 3.2.3 期刊论文的机构分析 | 第30-31页 |
| 3.2.4 期刊论文的来源分析 | 第31-33页 |
| 4 两类数据源表征的内容特征分析 | 第33-45页 |
| 4.1 两类数据源的研究重点 | 第33-36页 |
| 4.1.1 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重点 | 第33-34页 |
| 4.1.2 期刊论文的研究重点 | 第34-36页 |
| 4.2 两类数据源重点研究领域的一致性分析 | 第36-41页 |
| 4.2.1 农业(村)信息化 | 第38页 |
| 4.2.2 三农问题 | 第38页 |
| 4.2.3 信息技术 | 第38-39页 |
| 4.2.4 信息服务 | 第39页 |
| 4.2.5 信息资源 | 第39页 |
| 4.2.6 GIS | 第39页 |
| 4.2.7 农业专家系统 | 第39-40页 |
| 4.2.8 农业现代化 | 第40页 |
| 4.2.9 新农村建设 | 第40页 |
| 4.2.10 现代农业 | 第40页 |
| 4.2.11 农业产业化 | 第40-41页 |
| 4.2.12 农业生产 | 第41页 |
| 4.2.13 农业信息 | 第41页 |
| 4.3 两类数据源重点研究领域阶段性分析 | 第41-45页 |
| 4.3.1 1989-1999年农业信息化关键词知识图谱 | 第41-42页 |
| 4.3.2 2000-2006年农业信息化关键词知识图谱 | 第42-43页 |
| 4.3.3 2007-2013年农业信息化关键词知识图谱 | 第43-45页 |
| 5 农业信息化国内研究展望分析 | 第45-48页 |
| 5.1 研究前沿分析 | 第45-46页 |
| 5.2 研究态势分析 | 第46-4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48-49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