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写词表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15页 |
1.1 杂草的危害与防治现状 | 第12页 |
1.2 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3 海洋微生物在农业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2.1 菌株来源和供试植物 | 第15页 |
2.2 试剂 | 第15页 |
2.3 培养基 | 第15-16页 |
2.4 仪器 | 第16-17页 |
2.5 菌株的分离筛选及粗提物的除草活性测定 | 第17-18页 |
2.5.1 西瓜果腐病源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17页 |
2.5.2 海洋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17页 |
2.5.3 菌株粗提物的制备 | 第17页 |
2.5.4 粗提物活性测定 | 第17-18页 |
2.6 活性菌株的鉴定 | 第18-20页 |
2.6.1 生理生化鉴定 | 第18-20页 |
2.6.2 16S rDNA 分子鉴定 | 第20页 |
2.7 Ha1 菌株粗提物除草活性评价 | 第20-21页 |
2.7.1 种子萌发法测定抑制中浓度(IC50) | 第20页 |
2.7.2 Ha1 菌株粗提物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测定 | 第20-21页 |
2.8 Ha1 菌株颗粒剂的研制及活性测定 | 第21-22页 |
2.8.1 颗粒剂的制备 | 第21页 |
2.8.2 实验室内评估粘质沙雷氏菌 Ha1 颗粒剂的除草活性 | 第21页 |
2.8.3 温度对粘质沙雷氏菌 Ha1 颗粒剂中活菌数和马唐的抑制活性影响 | 第21-22页 |
2.8.4 4 ℃贮存添加助剂对粘质沙雷氏菌 Ha1 颗粒剂中活菌数和马唐的抑制活性影响 | 第22页 |
2.9 Ha1 菌株粗提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22-23页 |
2.9.1 菌体蛋白的提取 | 第22页 |
2.9.2 粗提物的分离纯化 | 第22-23页 |
2.10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3.1 除草活性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24-25页 |
3.2 除草活性菌株的鉴定 | 第25-29页 |
3.2.1 Ha1 菌株的生理生化结果 | 第25-26页 |
3.2.2 活性菌株的 16S rDNA 分子鉴定 | 第26-29页 |
3.3 粘质沙雷氏菌 Ha1 菌株粗提物除草活性评价 | 第29-32页 |
3.3.1 种子萌发法测定 Ha1 菌株粗提物对马唐抑制中浓度 IC50 | 第29-30页 |
3.3.2 Ha1 菌株粗提物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 | 第30-32页 |
3.4 粘质沙雷氏菌 Ha1 菌株颗粒剂的研制及除草活性评价 | 第32-34页 |
3.4.1 实验室内 Ha1 菌株颗粒剂除草活性评价 | 第32页 |
3.4.2 贮存温度对 Ha1 菌株颗粒剂中活菌数和马唐的抑制活性 | 第32-33页 |
3.4.3 4 ℃贮存添加助剂对颗粒剂中活菌数和马唐抑制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 粘质沙雷氏菌 Ha1 菌株粗提物中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 第34-37页 |
3.5.1 Ha1 菌株菌体蛋白对马唐的生物活性 | 第34页 |
3.5.2 Ha1 菌株粗提物的分离纯化 | 第34-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4.1 除草活性菌株是生物源除草剂的主要来源 | 第37-38页 |
4.2 活体制剂已经成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研发热点 | 第38-39页 |
4.3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提供结构新颖的除草活性物质和先导化合物 | 第39-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发表论文 | 第47-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