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页
   ·创新点第13-14页
2.诚信意识概述与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基础第14-18页
   ·诚信意识概述第14-16页
     ·诚信的内涵第14-15页
     ·诚信道德的涵义第15页
     ·诚信意识的涵义第15-16页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基础第16-17页
     ·大学生自身较高的诚信认同度第16页
     ·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厚的诚信底蕴第16-17页
     ·党和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第17页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与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关系第17-18页
3.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现状分析第18-31页
   ·大学生在诚信意识方面的良好表现第18-22页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第18-19页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就业中的良好表现第19-20页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经济生活中的良好表现第20-21页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表现第21-22页
   ·大学生在诚信意识方面的不良表现第22-31页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学习中的不良表现第22-25页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就业中的不良表现第25-26页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经济生活中的不良表现第26-28页
     ·大学生诚信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表现第28-31页
4.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第31-37页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影响第31-33页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31-32页
     ·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第32-33页
     ·社会诚信监管机制不健全的影响第33页
   ·高校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影响第33-34页
     ·诚信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存在不足第33-34页
     ·在校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不健全第34页
     ·教育者本身的不诚信行为第34页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影响第34-35页
     ·忽视诚信教育第34-35页
     ·教育方式不当第35页
     ·家长自身诚信素质不高第35页
   ·大学生自身因素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影响第35-37页
     ·缺乏对诚信的正确认识第35-36页
     ·自律意识薄弱第36-37页
5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对策研究第37-44页
   ·逐步完善社会诚信环境,构建社会诚信机制第37-38页
     ·加强社会诚信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第37页
     ·完善诚信道德的法律监督机制第37-38页
     ·重视政府诚信建设第38页
   ·充分发挥高校在诚信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第38-41页
     ·提高高校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第38-39页
     ·发挥课堂主渠道对诚信道德的教育作用第39页
     ·加强教师队伍的诚信教育第39页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第39-40页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第40页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相关监察机制第40-41页
   ·积极构建诚信的家庭环境第41-42页
     ·家长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引导作用第41页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促进作用第41-42页
     ·家长的现实榜样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示范作用第42页
   ·深入挖掘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构建诚信人格第42-44页
     ·努力提高对诚信的认知水平第42-43页
     ·积极倡导自我修养第43页
     ·深入开展“知行统一”的诚信实践活动第43-44页
6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47页
作者简历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企业架构的市级政府电子政务研究
下一篇:科学发展视阈下的河北省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