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章 分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 第20-30页 |
1.1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分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1.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20页 |
1.1.2 自我效能理论 | 第20-21页 |
1.1.3“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1页 |
1.1.4 群体动力理论 | 第21-22页 |
1.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 第22-25页 |
1.2.1 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 第22-23页 |
1.2.2 是突出教学情意功能的要求 | 第23-24页 |
1.2.3 是对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角色合理定位的要求 | 第24-25页 |
1.3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 第25-30页 |
1.3.1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特点要求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 第25-27页 |
1.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特点要求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 第27-28页 |
1.3.3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特点要求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河南省舞阳县初中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2.1 河南省舞阳县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分组合作学习情况调查 | 第30-35页 |
2.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2.1.2 调查初中思想品德分组合作学习的受重视程度 | 第31-33页 |
2.1.3 调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分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程度 | 第33-34页 |
2.1.4 调查初中学生对分组合作学习的接受程度 | 第34-35页 |
2.2 舞阳县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经验 | 第35-39页 |
2.2.1 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有科学的分组原则 | 第36-37页 |
2.2.2 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是科学、有探究意义的任务驱动 | 第37-38页 |
2.2.3 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是教师积极的调控和引导 | 第38-39页 |
2.3 舞阳县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分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2.3.1 部分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形式化严重 | 第39-40页 |
2.3.2 部分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未能给每个学生均等的话语机会 | 第40页 |
2.3.3 部分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不准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分组合作实施研究 | 第42-66页 |
3.1 初中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条件 | 第42-45页 |
3.1.1 初中学生的班集体意识较强,适合开展分组合作学习 | 第42-43页 |
3.1.2 初中学生对改善人际交往的需要,适合开展分组合作学习 | 第43页 |
3.1.3 任课教师具备组织分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 | 第43-44页 |
3.1.4 学校能够为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和情境支持 | 第44-45页 |
3.2 初中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 第45-52页 |
3.2.1 初中思想品德“基于生活”类课程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 第45-47页 |
3.2.2 初中思想品德“基于案例”类课程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 第47-50页 |
3.2.3 初中思想品德“基于活动”类课程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 第50-52页 |
3.3 初中思想品德课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 第52-66页 |
3.3.1 初中思想品德“基于生活”类课程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案 | 第52-56页 |
3.3.2 初中思想品德“基于案例”类课程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案 | 第56-60页 |
3.3.3 初中思想品德“基于活动”类课程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案 | 第60-63页 |
3.3.4 教学评价 | 第63-66页 |
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