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0.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0.3 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3.1 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0.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 跨国并购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1.1 跨国并购的内涵 | 第18-20页 |
1.1.1 跨国并购相关概念 | 第18页 |
1.1.2 跨国并购分类 | 第18-20页 |
1.2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 第20-23页 |
1.2.1 效率理论 | 第20-21页 |
1.2.2 价值低估理论 | 第21页 |
1.2.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1-22页 |
1.2.4 资源基础观理论 | 第22页 |
1.2.5 市场力量理论 | 第22-23页 |
2 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效果不佳的原因 | 第23-30页 |
2.1 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 第23-27页 |
2.1.1 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攀升 | 第23-24页 |
2.1.2 跨国并购行业集中在资源类和高技术领域 | 第24-25页 |
2.1.3 我国跨国并购中横向并购占主导地位 | 第25-26页 |
2.1.4 目标企业地区分布不断扩散 | 第26页 |
2.1.5 以现金为主要支付方式 | 第26-27页 |
2.2 导致国有企业跨国并购效果不佳的原因 | 第27-30页 |
2.2.1 被收购方及其国家政治抵制 | 第28页 |
2.2.2 我国国企对跨国并购没有进行很好的事前准备 | 第28页 |
2.2.3 跨国并购支付过多的现金 | 第28-29页 |
2.2.4 并购后国企的整合能力差 | 第29-30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0-36页 |
3.1 实证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3.1.1 因子分析法 | 第30-31页 |
3.1.2 非参数检验法 | 第31-32页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3.3 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4页 |
3.4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 第34-36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6-46页 |
4.1 实证分析过程 | 第36-40页 |
4.1.1 检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 | 第36-37页 |
4.1.2 提取因子以及因子载荷矩阵 | 第37-39页 |
4.1.3 计算因子得分 | 第39页 |
4.1.4 计算综合得分 | 第39-40页 |
4.2 实证结果讨论 | 第40-46页 |
4.2.1 总体样本的绩效分析 | 第40-43页 |
4.2.2 不同目标区域国企并购绩效研究 | 第43-44页 |
4.2.3 国企不同控股程度的并购绩效研究 | 第44-46页 |
5 研究结论以及相关建议 | 第46-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7-48页 |
5.2.1 减少政策性动机和政治影响 | 第47页 |
5.2.2 充分调研并购双方 | 第47-48页 |
5.2.3 完善金融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 第48页 |
5.2.4 重视并购后的整合能力 | 第48页 |
5.3 本文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