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典型养殖海域沉积物生源要素及重金属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海洋沉积物与生源要素 | 第10-12页 |
·海洋沉积物与重金属 | 第12-13页 |
·广东沿海沉积物生源要素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广东沿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2 研究海域状况及样品采集 | 第17-22页 |
·调查港湾状况概述 | 第17-19页 |
·柘林湾 | 第17-18页 |
·桂山岛 | 第18-19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19-22页 |
·表层沉积物样品采集 | 第19-21页 |
·柱状沉积物的采集 | 第21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1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3. 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分布研究 | 第22-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2页 |
·生物硅(BSi)的测定 | 第22-23页 |
·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测定 | 第23页 |
·总磷(TP)的测定 | 第23页 |
·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生态危害评价标准 | 第23-24页 |
·沉积物中有机碳输入特征和有机碳指标的定量估算 | 第24-25页 |
·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分布 | 第25-35页 |
·柘林湾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分布 | 第25-28页 |
·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分布 | 第28-32页 |
·沉积物中有机碳输入特征和有机碳指标的定量估算 | 第32-34页 |
·表层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生态危害分析 | 第34-35页 |
·生源要素的垂直分布 | 第35-43页 |
·柘林湾柱状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垂直分布 | 第35-40页 |
·桂山岛柱状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垂直分布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4 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 | 第44-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44页 |
·镉、铅、铬、铜、锌、砷、镍、钻、锰、铁测定 | 第44-45页 |
·汞的测定 | 第45页 |
·质量控制 | 第45页 |
·重金属的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柱状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的富集状况 | 第46页 |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 | 第46-64页 |
·柘林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 | 第46-54页 |
·桂山岛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 | 第54-61页 |
·两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比较 | 第61-64页 |
·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 | 第64-70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4-68页 |
·聚类分析 | 第68-70页 |
·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垂直分布 | 第70-82页 |
·柘林湾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垂直分布 | 第70-76页 |
·桂山岛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垂直分布 | 第76-80页 |
·柱状样中重金属的富集状况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5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 第82-101页 |
·背景值的选取 | 第82-84页 |
·评价方法 | 第84-88页 |
·基于沉积物重金属总量质量标准污染评价法 | 第84-85页 |
·单因子评价 | 第85页 |
·富集因子法和综合响应因子法 | 第85页 |
·地质积累指数(Igeo)法 | 第85-86页 |
·多元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 第86-88页 |
·柘林湾和桂山岛海域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 第88-101页 |
·基于沉积物重金属总量质量标准污染评价法 | 第88页 |
·基于单因子评价法污染评价 | 第88-90页 |
·基于富集因子法和综合响应因子法污染评价 | 第90-92页 |
·基于地质积累指数(Igeo)法污染评价 | 第92-94页 |
·多元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 第94-96页 |
·柘林湾和桂山岛海域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及综合评价 | 第96-99页 |
·多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6. 结论 | 第101-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3页 |
在学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