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 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5-17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2.1 建筑材料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1 建筑材料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水泥建材的定义 | 第17-18页 |
2.2 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项目管理的定义 | 第18页 |
2.2.2 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2.3 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2.3.1 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 第21-25页 |
2.3.2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2.4 水泥会议产业现状及问题 | 第26-27页 |
2.4.1 我国技术会议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2.4.2 我国水泥建材会议等技术会议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2.5 国内外会议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2.5.1 境外会议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2.5.2 国内会议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界定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7页 |
3.1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的界定 | 第30-34页 |
3.1.1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的定义 | 第30页 |
3.1.2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的职能与任务 | 第30页 |
3.1.3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的基本流程 | 第30-34页 |
3.1.4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的目的 | 第34页 |
3.2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的独特性 | 第34-35页 |
3.2.1 会议项目的独特性 | 第34-35页 |
3.2.2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的独特性 | 第35页 |
3.3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3.1 会议培训标准风险 | 第35页 |
3.3.2 会议质量风险 | 第35-36页 |
3.3.3 会议经济风险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识别 | 第37-53页 |
4.1 风险识别的步骤及方法 | 第37-41页 |
4.1.1 风险识别的三大步骤 | 第37-40页 |
4.1.2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40-41页 |
4.2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分析 | 第41-50页 |
4.2.1 经济风险 | 第42-43页 |
4.2.2 质量风险 | 第43-46页 |
4.2.3 程序风险 | 第46-49页 |
4.2.4 管理风险 | 第49-50页 |
4.3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成因及来源 | 第50-53页 |
4.3.1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成因 | 第50-51页 |
4.3.2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来源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及防范措施 | 第53-69页 |
5.1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第53-55页 |
5.1.1 风险回避 | 第54页 |
5.1.2 风险转移 | 第54-55页 |
5.1.3 风险降低 | 第55页 |
5.1.4 风险接受 | 第55页 |
5.2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责任矩阵 | 第55-59页 |
5.2.1 基于WBS的风险责任矩阵分配 | 第55-58页 |
5.2.2 进度分配 | 第58-59页 |
5.3 水泥建材会议各阶段风险控制措施 | 第59-63页 |
5.3.1 会议策划阶段 | 第59-61页 |
5.3.2 会议准备阶段 | 第61-62页 |
5.3.3 会议召开阶段 | 第62-63页 |
5.3.4 会议总结阶段 | 第63页 |
5.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 | 第63-66页 |
5.4.1 建立系统的层次模型 | 第63-64页 |
5.4.2 构建矩阵并检验其一致性 | 第64-66页 |
5.4.3 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66页 |
5.5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风险满意度评价 | 第66-69页 |
5.5.1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效果满意度指标 | 第66-67页 |
5.5.2 水泥建材会议项目效果满意度调查分析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69-70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6.1.2 创新点 | 第69-70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0-71页 |
6.2.1 研究不足之处 | 第70页 |
6.2.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