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李梅MVT铅锌矿区层状角砾岩地质特征和找矿意义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 | 第12-14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李梅矿区角砾岩研究现存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项目依托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项目依托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研究成果与创新进展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1.5.2 创新进展 | 第17-18页 |
1.6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18-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9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9-25页 |
2.1.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9-22页 |
2.1.2 深部构造特征 | 第22-24页 |
2.1.3 小结 | 第24-25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25-27页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7-28页 |
2.4 区域矿产 | 第28-29页 |
第3章 矿区地质条件 | 第29-51页 |
3.1 矿区地层及含矿岩系 | 第29-38页 |
3.1.1 矿区地层 | 第29-35页 |
3.1.2 矿区含矿岩系 | 第35-38页 |
3.2 矿区构造及矿体特征 | 第38-44页 |
3.2.1 矿区构造 | 第38-43页 |
3.2.2 矿体特征 | 第43-44页 |
3.3 矿区角砾岩概况 | 第44-49页 |
3.4 矿石特征 | 第49-51页 |
第4章 角砾岩分布及其特征 | 第51-67页 |
4.1 角砾岩分布研究 | 第51-54页 |
4.2 构造带内角砾岩 | 第54-56页 |
4.3 寒武纪地层角砾岩 | 第56-64页 |
4.3.1 石牌组角砾岩 | 第56-58页 |
4.3.2 清虚洞组角砾岩 | 第58-62页 |
4.3.3 高台组角砾岩 | 第62-63页 |
4.3.4 娄山观组角砾岩 | 第63-64页 |
4.4 其它地层角砾岩 | 第64-65页 |
4.5 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角砾岩三维特征 | 第67-76页 |
5.1 空间展布特征研究 | 第67-73页 |
5.1.1 下段角砾岩 | 第68-69页 |
5.1.2 上段角砾岩 | 第69-71页 |
5.1.3 中段角砾岩 | 第71-73页 |
5.2 角砾岩空间展布与矿体关系解析 | 第73-75页 |
5.3 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角砾岩蚀变特征及其研究 | 第76-81页 |
6.1 层状角砾岩蚀变分类 | 第76-78页 |
6.1.1 简单蚀变矿物型角砾岩 | 第76-77页 |
6.1.2 复杂蚀变矿物型角砾岩 | 第77-78页 |
6.2 矿石角砾岩 | 第78-80页 |
6.2.1 条纹状、脉状角砾岩型矿石 | 第78-79页 |
6.2.2 浸染状、细网纹状角砾岩型矿石 | 第79-80页 |
6.3 小结 | 第80-81页 |
第7章 矿床成因探讨与找矿标志 | 第81-94页 |
7.1 控矿作用解析与成因探讨 | 第81-86页 |
7.1.1 岩相与岩性控矿 | 第81-82页 |
7.1.2 构造控矿 | 第82页 |
7.1.3 角砾岩控矿 | 第82-86页 |
7.2 找矿标志 | 第86-92页 |
7.2.1 岩相与岩性标志 | 第86-87页 |
7.2.2 构造标志 | 第87-89页 |
7.2.3 蚀变角砾岩找矿标志 | 第89-92页 |
7.3 小结 | 第92-94页 |
第8章 结论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