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西段阿克苏河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1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1-12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22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13-14页 |
2.2 地层 | 第14-20页 |
2.2.1 古元古界 | 第14-15页 |
2.2.2 古生界 | 第15-18页 |
2.2.3 中生界 | 第18-20页 |
2.2.4 新生界 | 第20页 |
2.3 岩浆岩 | 第20-21页 |
2.3.1 侵入岩 | 第20-21页 |
2.4 构造 | 第21-22页 |
第3章 地质特征 | 第22-29页 |
3.1 岩体地质 | 第22-23页 |
3.2 岩石学特征 | 第23-29页 |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44页 |
4.1 样品制备及测试方法 | 第29页 |
4.2 主量元素 | 第29-37页 |
4.3 稀土元素 | 第37-39页 |
4.4 微量元素 | 第39-44页 |
第5章 年代学 | 第44-60页 |
5.1 样品制备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44页 |
5.2 测试结果 | 第44-60页 |
5.2.1 糜棱岩化细中粒英云闪长岩 | 第45-46页 |
5.2.2 糜棱岩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 第46-48页 |
5.2.3 花岗闪长斑岩 | 第48-49页 |
5.2.4 细中粒含二云二长花岗岩 | 第49-51页 |
5.2.5 细中粒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 第51-60页 |
第6章 构造环境演化讨论 | 第60-70页 |
6.1 成岩时代和岩浆演化 | 第60页 |
6.2 岩石类型 | 第60-62页 |
6.3 成岩温度 | 第62-66页 |
6.4 岩浆源区分析 | 第66-67页 |
6.5 构造背景 | 第67-7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