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气路系统建模与控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匹配问题 | 第16页 |
1.3 改善涡轮增压系统措施 | 第16-22页 |
1.3.1 废气旁通涡轮增压技术 | 第17-18页 |
1.3.2 可变几何涡轮增压技术 | 第18-19页 |
1.3.3 两级增压技术 | 第19-20页 |
1.3.4 电辅助涡轮增压技术 | 第20-22页 |
1.4 VNT和EAT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2章 电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建模 | 第26-46页 |
2.1 柴油机气路系统分析 | 第26-27页 |
2.2 电辅助涡轮增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7页 |
2.3 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系统模型 | 第27-38页 |
2.3.1 AMESim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2.3.2 涡轮增压柴油机模型 | 第29-34页 |
2.3.3 高速电机部分模型 | 第34-38页 |
2.4 模型动力学分析 | 第38-44页 |
2.4.1 瞬态性能分析 | 第39-42页 |
2.4.2 稳态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电电辅助涡轮增压柴油机气路控制系统设计 | 第46-64页 |
3.1 可变截面涡轮和电机对气路的影响 | 第46-48页 |
3.1.1 VGT对气路控制作用 | 第46-47页 |
3.1.2 高速电机对气路控制作用 | 第47-48页 |
3.2 控制需求分析 | 第48-50页 |
3.3 气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第50-52页 |
3.4 电机规则控制器的设计 | 第52-55页 |
3.4.1 MAP的标定和电机控制规则的确定 | 第52-54页 |
3.4.2 电池SOC控制规则 | 第54-55页 |
3.5 VGT控制器设计 | 第55-61页 |
3.5.1 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知识 | 第56-58页 |
3.5.2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 | 第58-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4章 联联合仿真分析与验证 | 第64-78页 |
4.1 气路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验证 | 第64-70页 |
4.1.1 基于NMPC的VGT控制器验证 | 第64-65页 |
4.1.2 控制策略的整体验证 | 第65-70页 |
4.2 与传统涡轮增压系统对比 | 第70-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全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8-79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