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大跨度空间结构温度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2-27页 |
1.2.1 大跨度空间结构与下部支承结构温度协调效应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大跨度空间结构材料的低温与动力效应研究 | 第13-24页 |
1.2.3 大跨度空间结构非均匀温度场效应研究 | 第24-27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下部支承结构侧向刚度及温度变形对大跨空间结构温度效应影响研究 | 第29-40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2.2.1 上部弦支穹顶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0-31页 |
2.2.2 下部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1-32页 |
2.3 钢结构单体模型与总装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2.4 下部支承结构协同变形对上部弦支穹顶结构温度效应研究 | 第33-37页 |
2.4.1 下部结构支承条件及温度取值 | 第33-35页 |
2.4.2 考虑下部支承结构后的弦支穹顶温度响应 | 第35-37页 |
2.5 下部支承结构刚度的大小对上部大跨空间结构温度效应的影响 | 第37-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地基及下部支承结构协同变形对大跨度空间结构温度效应影响研究 | 第40-53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参数取值 | 第41-46页 |
3.2.1 单层网壳、下部混凝土结构整体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3.2.2 地基模型尺寸的确定 | 第42-43页 |
3.2.3 地基模型参数取值研究 | 第43-46页 |
3.3 地基、下部混凝土结构及上部钢结构温度取值研究 | 第46-48页 |
3.3.1 地基模型的非均匀温度取值研究 | 第46-47页 |
3.3.2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温度取值 | 第47-48页 |
3.4 考虑地基及下部支承结构的大跨空间结构温度效应研究 | 第48-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太阳辐射下大跨度空间结构屋面温度体型系数研究 | 第53-97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温度荷载体型系数概念 | 第54页 |
4.3 温度荷载体型系数的计算理论 | 第54-60页 |
4.3.1 太阳辐射的相关概念及参数 | 第54-56页 |
4.3.2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模型 | 第56-57页 |
4.3.3 太阳辐射作用下大跨空间结构温度计算 | 第57-59页 |
4.3.4 太阳辐射作用下钢板温度简化计算公式 | 第59-60页 |
4.4 钢板温度提高系数的计算 | 第60-73页 |
4.4.1 太阳总辐射量的计算 | 第60-63页 |
4.4.2 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 | 第63-64页 |
4.4.3 各个地区最高温度的取值 | 第64页 |
4.4.4 各地区不同角度放置下钢板的温度提高系数 | 第64-72页 |
4.4.5 温度提高系数分析 | 第72-73页 |
4.5 平板屋面的温度体型系数 | 第73-76页 |
4.6 钢板仓的温度体型系数 | 第76-80页 |
4.6.1 钢板仓的温度体型系数计算公式 | 第76-78页 |
4.6.2 钢板仓的温度体型系数算例 | 第78-80页 |
4.7 柱面筒壳的温度体型系数 | 第80-87页 |
4.7.1 柱面筒壳温度体型系数计算公式 | 第80-83页 |
4.7.2 柱面筒壳温度体型系数算例 | 第83-87页 |
4.8 球壳的温度体型系数 | 第87-90页 |
4.8.1 球壳的温度体型系数计算公式 | 第87-89页 |
4.8.2 球壳的温度体型系数算例 | 第89-90页 |
4.9 考虑温度体型系数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温度效应分析 | 第90-96页 |
4.9.1 单层网壳有限元模型 | 第90-92页 |
4.9.2 单层网壳非均匀温度场的计算 | 第92页 |
4.9.3 太阳辐射作用下单层网壳的非均匀温度作用效应 | 第92-96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5.1 结论 | 第97-98页 |
5.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