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1 前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不同坐果技术对甜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4页 |
1.2.2 果实发育的细胞变化过程 | 第14-15页 |
1.2.3 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与核内再复制 | 第15-16页 |
1.2.4 植物内源激素对果实发育的作用 | 第16-17页 |
1.2.5 果实的糖分代谢、积累及调控 | 第17-18页 |
1.2.6 甜瓜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成分 | 第18-19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6页 |
2.2.1 果实外观品质及商品性状 | 第21-22页 |
2.2.2 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2.3 果实中香气物质的测定 | 第22页 |
2.2.4 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5 果实细胞大小和数目的测定 | 第23页 |
2.2.6 果实细胞倍性的测定 | 第23页 |
2.2.7 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2.2.8 蔗糖代谢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测定 | 第24-25页 |
2.2.8.1 总RNA的提取 | 第24页 |
2.2.8.2 RNA反转录 | 第24页 |
2.2.8.3 引物设计 | 第24页 |
2.2.8.4 qRT-PCR分析 | 第24-25页 |
2.2.9 数据及图像处理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7页 |
3.1 不同坐果技术对甜瓜果实发育膨大的影响 | 第26-34页 |
3.1.1 果实重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3.1.2 果实纵横径的变化 | 第27页 |
3.1.3 果实横纵切面细胞大小和数目的变化 | 第27-29页 |
3.1.4 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倍性的变化 | 第29-31页 |
3.1.5 果实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31-34页 |
3.2 不同坐果技术对甜瓜果实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34-41页 |
3.2.1 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状 | 第34-35页 |
3.2.2 果实中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3.2.3 果实的挥发性物质 | 第36-41页 |
3.2.3.1 成熟甜瓜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 第36-37页 |
3.2.3.2 成熟甜瓜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 第37-41页 |
3.3 不同坐果技术对甜瓜果实蔗糖代谢的影响 | 第41-47页 |
3.3.1 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 第41-43页 |
3.3.2 果实中蔗糖代谢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活性变化 | 第43-47页 |
3.3.2.1 AI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 | 第43页 |
3.3.2.2 NI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 | 第43-44页 |
3.3.2.3 SPS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 | 第44-45页 |
3.3.2.4 SS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51页 |
4.1 不同坐果技术对甜瓜果实膨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 不同坐果技术对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 不同坐果技术对甜瓜果实蔗糖代谢的影响差异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附录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信息 | 第61-62页 |
附录Ⅱ:甜瓜果实发育图版说明 | 第62-63页 |
附录Ⅲ: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大小的变化 | 第63-64页 |
附录Ⅳ:成熟甜瓜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总离子图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