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镁合金概述 | 第14页 |
1.2 镁合金的分类及牌号 | 第14-17页 |
1.2.1 镁-锂系合金 | 第15页 |
1.2.2 镁-锰系合金 | 第15页 |
1.2.3 镁-铝-锌-锰系合金 | 第15-16页 |
1.2.4 镁-锌-锆系合金 | 第16页 |
1.2.5 镁-铝-锌系合金 | 第16页 |
1.2.6 镁-稀土系合金 | 第16页 |
1.2.7 镁-钍系合金 | 第16-17页 |
1.3 镁合金的应用 | 第17-19页 |
1.4 镁合金的性能 | 第19-20页 |
1.5 镁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 | 第20-22页 |
1.5.1 滑移 | 第20-21页 |
1.5.2 孪生 | 第21-22页 |
1.6 影响镁合金塑性行为的主要因素 | 第22-28页 |
1.6.1 织构改性 | 第22-23页 |
1.6.2 晶粒细化 | 第23-28页 |
1.7 本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9-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9-36页 |
2.2.1 搅拌摩擦加工试验 | 第29-31页 |
2.2.2 搅拌摩擦加工板材的热轧实验 | 第31页 |
2.2.3 宏观形貌和金相组织观察 | 第31-32页 |
2.2.4 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 XRD) | 第32页 |
2.2.5 拉伸试验 | 第32-34页 |
2.2.6 显微硬度测试 | 第34-35页 |
2.2.7 扫描电镜及EBSD分析 | 第35页 |
2.2.8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镁合金的搅拌摩擦加工组织及室温拉伸性能研究 | 第36-53页 |
3.1 退火对AZ31组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 镁合金搅拌摩擦变形区的组织结构特点 | 第37-41页 |
3.2.1 搅拌摩擦变形区的宏观形貌 | 第37页 |
3.2.2 镁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组织特点 | 第37-40页 |
3.2.3 镁合金搅拌摩擦后SEM形貌 | 第40-41页 |
3.3 镁合金搅拌摩擦加工后的力学性能变化 | 第41-50页 |
3.3.1 镁合金搅拌摩擦后硬度的变化 | 第42-43页 |
3.3.2 搅拌摩擦加工对室温拉伸行为的影响 | 第43-50页 |
3.4 镁合金搅拌搅拌摩擦头的形成机理 | 第50-52页 |
3.5 搅拌摩擦变形区焊核成型过程分析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搅拌摩擦板材热轧行为研究 | 第53-63页 |
4.1 热轧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 | 第53-54页 |
4.2 孪生行为分析 | 第54-56页 |
4.2.1 透射电镜下的孪晶形貌观察 | 第54-56页 |
4.2.2 孪晶类型判定 | 第56页 |
4.3 位错滑移行为研究 | 第56-59页 |
4.3.1 三种典型位错形貌 | 第56-58页 |
4.3.2 亚晶组织的形成 | 第58-59页 |
4.4 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 第59-63页 |
4.4.1 EBSD-IQ图分析 | 第59-60页 |
4.4.2 原始晶界区域再结晶局部微织构特征分析 | 第60-61页 |
4.4.3 原始晶界再结晶区域的取向梯度分析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