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频电磁—超声混合悬浮的无容器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电磁悬浮技术 | 第14-17页 |
1.2.1 电磁悬浮原理 | 第14-15页 |
1.2.2 电磁悬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超声驻波悬浮技术 | 第17-19页 |
1.3.1 超声驻波悬浮原理 | 第17页 |
1.3.2 超声驻波悬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材料的无容器凝固技术 | 第19-21页 |
1.4.1 材料的无容器凝固 | 第19页 |
1.4.2 无容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超声驻波悬浮的基础理论及设计研究 | 第23-35页 |
2.1 超声驻波悬浮的基础理论 | 第23-25页 |
2.1.1 声辐射力 | 第23-24页 |
2.1.2 实验样品的悬浮位置 | 第24-25页 |
2.2 声悬浮装置的设计 | 第25-28页 |
2.2.1 聚焦式压电换能器设计概述 | 第25-26页 |
2.2.2 聚焦式压电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 第26-28页 |
2.2.3 超声换能器的模态分析 | 第28页 |
2.3 声悬浮装置的优化设计 | 第28-31页 |
2.3.1 声悬浮装置的ANSYS优化模型 | 第29页 |
2.3.2 声悬浮装置仿真分析 | 第29-31页 |
2.4 超声驻波悬浮实验 | 第31-33页 |
2.4.1 超声驻波悬浮装置的搭建 | 第31页 |
2.4.2 样品的悬浮实验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高频电磁悬浮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35-61页 |
3.1 电磁悬浮悬浮力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35-51页 |
3.1.1 仿真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7-43页 |
3.1.2 仿真分析模型 | 第43-46页 |
3.1.3 仿真分析的方法 | 第46-47页 |
3.1.4 仿真分析的结果 | 第47-51页 |
3.2 电磁悬浮温度特性的仿真分析 | 第51-57页 |
3.2.1 仿真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51-52页 |
3.2.2 仿真分析模型 | 第52-53页 |
3.2.3 仿真分析的结果 | 第53-57页 |
3.3 电磁悬浮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4章 高频电磁悬浮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61-71页 |
4.1 高频感应加热器的选择和感应线圈的设计 | 第61-63页 |
4.1.1 高频感应加热器的选择 | 第61-62页 |
4.1.2 高频感应线圈的设计 | 第62-63页 |
4.2 实验用品 | 第63-6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4.2.2 感应线圈 | 第64页 |
4.3 电磁悬浮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64-70页 |
4.3.1 悬浮力特性的实验验证 | 第64-66页 |
4.3.2 温度特性的实验验证 | 第66-68页 |
4.3.3 稳定性理论的实验研究 | 第68-69页 |
4.3.4 不同类型线圈的悬浮特性比较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材料无容器熔炼和凝固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 第71-79页 |
5.1 材料无容器熔炼和凝固的理论分析 | 第71-72页 |
5.2 超声驻波和高频电磁混合悬浮装置的搭建 | 第72-74页 |
5.3 材料无容器熔炼和凝固的实验 | 第74-77页 |
5.3.1 锡球的无容器熔炼和凝固实验 | 第74-76页 |
5.3.2 铝样品的无容器熔炼和凝固实验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79-80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