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面镜光学多通池的设计及在痕量气体探测中的应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TDLAS技术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3 光学多通池 | 第9-1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激光吸收光谱理论 | 第12-20页 |
2.1 光谱吸收理论 | 第12-14页 |
2.2 比尔—朗伯吸收定律 | 第14-16页 |
2.3 谱线线型 | 第16-18页 |
2.4 气体吸收线选择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柱面镜光学多通池的原理与设计 | 第20-40页 |
3.1 引言 | 第20-21页 |
3.2 White型多通池及其改进形式 | 第21-26页 |
3.2.1 传统White型多通池 | 第21-23页 |
3.2.2 加角镜的White型多通池 | 第23-24页 |
3.2.3 Chernin型光学多通池 | 第24-26页 |
3.3 Herriott型多通池及其改进形式 | 第26-32页 |
3.3.1 Herriott型多通池 | 第26-29页 |
3.3.2 离散镜多通池 | 第29-32页 |
3.4 柱面镜多通池的原理与设计 | 第32-39页 |
3.4.1 柱面镜多通池的原理 | 第32-37页 |
3.4.2 柱面镜多通池的设计 | 第37-38页 |
3.4.3 其它非典型光斑分布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近红外CH_4和CO_2的痕量探测 | 第40-56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基于柱面镜光学多通池的TDLAS系统 | 第40-44页 |
4.2.1 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和激光控制器 | 第41页 |
4.2.2 柱面镜光学多通池 | 第41-42页 |
4.2.3 光电探测器 | 第42-43页 |
4.2.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3-44页 |
4.3 1.65μm处甲烷分子的痕量探测 | 第44-50页 |
4.3.1 实验装置 | 第44页 |
4.3.2 DFB二极管激光器特性标定 | 第44-45页 |
4.3.3 谱线选择 | 第45-46页 |
4.3.4 系统探测极限和光程标定 | 第46-47页 |
4.3.5 系统校准 | 第47-50页 |
4.3.6 实际大气中的CH_4分子探测 | 第50页 |
4.4 1.57μm处二氧化碳分子的痕量探测 | 第50-55页 |
4.4.1 实验装置 | 第50-51页 |
4.4.2 DFB二极管激光器特性标定 | 第51页 |
4.4.3 谱线选择 | 第51-52页 |
4.4.4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4.4.5 实际大气中的CO_2分子探测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